[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诱导珠芽金魔芋多苗分体快繁制种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47467.4 申请日: 2020-03-05
公开(公告)号: CN113349001A 公开(公告)日: 2021-09-07
发明(设计)人: 赵建荣;余磊;刘迎杰;彭海;陈绍林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滇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2/25 分类号: A01G22/25;A01C1/00;A01N43/90;A01N43/12;A01N45/00;A01P21/00
代理公司: 南京司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1 代理人: 叶蕙
地址: 211300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人工 诱导 珠芽 魔芋 分体 制种 方法
【说明书】:

一种人工诱导珠芽金魔芋多苗分体快繁制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10g以上健康、无腐烂、无病变的珠芽金魔芋叶面气生球茎不定芽的催生处理;b、将步骤a处理过后的珠芽金魔芋叶面球茎进行催芽处理;c、在沙壤土或沙土中开种植沟,在种植沟内施上一层厚度为2‑3cm含有2%SiO2的有机肥,并与土壤混匀;将步骤b处理过后的叶面球茎放置于种植沟内,最后覆上一层5cm厚的土壤;d、珠芽金魔芋植株生长期;e、珠芽金魔芋植株生长期为180天以上,待地上部分植株枯黄倒伏后10‑15天,择晴天挖收。本发明方法是将一个叶面球茎芽眼增多分裂培育出多个种芋,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工诱导珠芽魔芋多苗分体快繁制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迄今发现的唯一能大量合成葡甘聚糖的植物种群,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仅少数亚洲国家有栽培,中国、日本较普遍。国内外规模种植的魔芋种为花魔芋、白魔芋及其二者的杂交品种,均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有性繁殖方式,结种子成功率极低,一般不到2%。魔芋繁殖系数仅有3-6倍,基本只能采用小魔芋球茎或是繁殖根(茎)进行繁殖,使魔芋种植业的原料生产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在经过3-5年的生长后,部分魔芋球茎会出现开花的现象,开花结子成熟率不到2%,要获得种子的机会很低,因此,魔芋一般是不能采用开花结子的办法来获得批量的种子的。生产上是通过种芋和切块来进行生产播种,这也是传统魔芋繁殖系数仅有3-6倍和软腐病发病率高(复种3年软腐病发病率高达75%以上)的主要原因,目前人们也在进行组织培养快繁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仍然由于其效率低、成本高而没有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吴金平等,2007)。

针对魔芋“病害、慢繁”等影响产业发展的难题,项目组在东南亚国家及我国中缅边境一带发现了一种野生魔芋经驯化选育种后得到了珠芽金魔芋(Amorphophallusmuelleri)。其块茎富含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新鲜块茎包含75-80%的水分和20-25%的总干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葡甘聚糖78%左右,淀粉、胶质、寡糖、双糖和单糖等约12%)90.2%,灰分4.0%,蛋白质3.3%,纤维1.7%。并通过多生态区抗性实验证明珠芽金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低于3%。珠芽类魔芋叶面可以生长气生珠芽,珠芽作为繁殖材料,第二年可以直接生长新的植株,因此,珠芽类魔芋往往采用珠芽作为种芋进行栽培。珠芽播种到田里需要生长至少两年才能达到商品芋规格,生长周期长,面临病害的风险大,并且由于珠芽大小不一,膨大系数不一致,产量不可控,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目前珠芽金魔芋在生产中,一方面通过实生籽种培育种芋;另一方面通过叶面气生球茎(叶面珠芽)集中培育种芋,实际生产中多存在多苗同体接力生长,一个珠芽只能培育一个种芋,远远满足不了商品芋种植的市场需求。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着重要研究的内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诱导珠芽金魔芋多苗分体快繁制种的方法,通过该发明方法处理,可将一个叶面球茎芽眼增多分裂培育出多个种芋,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诱导珠芽金魔芋多苗分体快繁制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10g以上健康、无腐烂、无病变的珠芽金魔芋叶面气生球茎不定芽的催生处理,即:先在体积比为1:1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小时,后放置于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10-15天;

b、将步骤a处理过后的珠芽金魔芋叶面球茎进行催芽处理,即:放置于浓度为0.5-0.8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0-35min,后放置于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当看到叶面球茎表面有白色的芽点5个以上可做下一步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滇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滇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4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