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回转接头压裂泵液压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7749.4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6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林;王益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攀(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16L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接头 压裂泵 液压 离合器 | ||
一种双回转接头压裂泵液压离合器,包括第一回转接头、液压油首先进入第一回转接头,流经压裂泵轴内部油道和密封接头,到达软管总成,再经第二回转接头、配油盘到达油缸活塞里面,推动活塞,完成离合器的接合,此时所有零件随着电机轴端一起转动。反之泄压后在离合器芯自身弹簧作用下,液压油经过油封、配油盘和第二回转接头流出,流经软管总成、密封接头,最后通过第一回转接头流出,离合器芯和离合器齿圈脱开,同时由第二回转接头切断油管总成旋转,离合器完成分离,此时离合器芯跟随电机轴转动,齿圈、联轴器、压裂泵轴和油管总成等停止转动。控制液压油由从动侧进来,控制主动侧的离合器分离接合,应用于压裂撬等主动侧不能进油的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裂泵液压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回转接头压裂泵液压离合器。
背景技术
压裂撬作为一个新的石油设备,应用与页岩气领域,是由两台压裂泵和一台主电机组成,主电机由左右两个输出,每个输出分别连接一个压裂泵。为了分别控制两个压裂泵工作,在电机与压裂泵之间设置有液压离合器,用来启停控制压裂泵工作。压裂撬主电机的电机轴左右两侧都需要与液压离合器连接,电机轴的两侧端面被液压离合器覆盖住了,不能安装旋转接头进油,无法控制离合器分离接合,只能想办法让油从从动端的压裂泵一端进油;同时考虑到压裂撬是通过离合器将压裂泵轴与电机轴硬连接,压裂泵运行时,压裂泵轴本身会根据自身要求进行伸缩运动,并产生有轴向力,此伸缩和轴向力会加速整个机构的齿轮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磨损,降低电机和压裂泵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使控制油路的密封件损坏,导致漏油事件频发,影响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回转接头压裂泵液压离合器,在从动端进油,油缸在主动侧,利用双回转接头使液压油路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同时设置软管总成并增加两排连杆分总成,来消除压裂泵轴产生的伸缩和轴向力,同时安装的精度要求进一步降低,提供径向可移出功能,使安装和拆卸更简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回转接头压裂泵液压离合器,包括第一回转接头和第二回转接头,所述第一回转接头的输出端与压裂泵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裂泵轴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过渡盘,所述第一过渡盘通过密封接头抵在压裂泵轴外表面的槽口内,所述第一过渡盘和密封接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压裂泵轴上,所述压裂泵轴的中心轴位置开设有油道,所述油道的一端与第一回转接头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油道的另一端通过密封接头与软管总成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压裂泵轴、油道和密封接头同中心轴向设置;所述软管总成与密封接头远离压裂泵轴的一侧相连接,所述软管总成设置在套筒的中心轴上,所述软管总成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回转接头,所述第二回转接头固定安装在配油盘内,所述配油盘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安装在离合器芯的内孔中,所述配油盘内设置有通油孔,所述软管总成通过第二回转接头与通油孔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通油孔的另一端与离合器芯的油缸活塞处相连通,所述离合器芯与离合器齿圈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软管总成采用丁腈橡胶内层、一层高强度钢丝编织层和合成橡胶外层的结构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盘与套筒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杆分总成相连接,所述离合器齿圈与套筒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杆分总成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油盘的通油孔和离合器芯的内孔之间安装有油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回转接头压裂泵液压离合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回转接头、套筒、连杆分总成、离合器齿圈、软管总成、第二回转接头、和离合器芯,实现了在从动端控制离合器分离接合的功能,同时消除了压裂泵轴的运动和轴向力,简化离合器输出端的结构,降低了压裂撬的磨损风险和液压油漏油风险;采用双排连杆分总成、套筒和油管总成,加大了离合器允许轴向伸缩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安装精度要求;具有径向可移出功能,能够在不拆除执行元件和动力源的情况下,拆下离合器进行检修,提高检修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攀(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伟攀(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弓箭中心线检测仪及其校准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激光环绕跟随3D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