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锁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7925.4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9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庆利;杨若莉;孙林洁;池超;苏志贤;陈金阳;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管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智能门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服务端、无线连接于云服务端的若干门锁终端及对应的用户终端;
门锁终端获取看房人员的面部信息及联系方式数据并存储;
云服务端确认各门锁终端所获取的看房人员面部信息及联系方式、并申请临时密码开放权限;
用户终端接收临时密码开放申请并发送临时密码;
云服务端接收临时密码并匹配至对应的门锁终端;
门锁终端显示开锁密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终端获取看房人员面部信息时,包括:
扫描看房人员并截取相应的面部区域信息;
根据截取的面部区域信息建立黑白对比图像数据;
记录黑白对比图像中存在的由白转黑开始到由黑转白结束区域为面部信息;
所述云服务端接收到存在的面部信息后申请临时密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临时密码前,包括:
将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若干时间段、并建立包括对应时间段临时密码的临时密码数据库;
判断接收临时密码申请时所处的时间段;
根据所判断的时间段于临时密码数据库中提取对应的临时密码并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临时密码数据库时,包括:
对所分的时间段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并预设时间段分隔时间点;
设立第一临时密码数据提取库及第二临时密码数据提取库;
分隔时间点前时间段的临时密码建立于第一临时密码数据提取库选择数据,分隔时间点后时间段的临时密码建立于第二临时密码数据提取库选择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相应临时密码数据提取库选择数据时,包括:
预设有提取库数据选择转换时间阈值;
计算若干时间段建立对应密码数据后的持续时间;
在所计算的持续时间达到提取库数据选择转换时间阈值时,分隔时间点前时间段的临时密码建立于第二临时密码数据提取库选择数据,分隔时间点后时间段的临时密码建立于第一临时密码数据提取库选择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看房后时间段改变时,包括:
门锁终端重新获取看房人员的面部信息及联系方式数据,并对比所存储的面部信息及联系方式输出正确对比信息;
云服务端获取正确对比信息并重新申请临时密码开发权限;
用户终端接收临时密码开放申请并于临时密码数据库中提取当前时间段的临时密码并发送。
7.一种智能门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服务端(1)、无线连接于云服务端(1)的若干门锁终端(2)及对应的用户终端(3);
还包括:
人脸检测模块(4),置于门锁终端(2)内并用于获取看房人员的面部信息及联系方式数据并存储;
密码申请模块(5),置于云服务端(1)内,无线连接于人脸检测模块(4)并在确定看房人员的面部信息及联系方式后向用户终端(3)申请临时密码;
密码发送模块(6),置于用户终端(3)内,无线连接于密码申请模块(5)并发送临时密码;
密码匹配模块(7),置于云服务端(1)内,无线连接于密码发送模块(6)并将临时密码匹配至提供看房人员的面部信息及联系方式的对应门锁终端(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检测模块(4)包括:
面部信息获取单元(8),用于扫描看房人员以截取相应的面部区域信息;
对比图像建立单元(9),无线连接于面部信息获取单元(8)并根据截取的面部区域信息建立黑白对比图像数据;
面部信息登记单元(10),无线连接于对比图像建立单元(9)并记录黑白对比图像中存在的由白转黑开始到由黑转白结束区域作为面部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9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空抛物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