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8614.X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范;安伟;赵建平;曲良;刘保占;李建伟;靳卫卫;宋莎莎;颜志华;谭海涛;黄倩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北京国海智云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纳博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38 | 分类号: | B01D17/0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面 溢油 快速 分离 回收 系统 | ||
1.一种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安装在浮筒上的溢油回收模块和安装在工程船上的回收物分离模块构成,所述溢油回收模块与回收物分离模块通过管道相连;
所述溢油回收模块包括潜水泵、涡旋分离器一、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浮筒一侧,所述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并排放置于浮筒另一侧;
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包括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控制柜、操作台、和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所述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依次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工程船一侧,所述控制柜、操作台、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并排放置于工程船另一侧;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的中间留有操作通道;
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一,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油出口与离心泵入口相连接;所述离心泵出口与涡旋分离器二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二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涡旋分离器二水出口与偏心T型套管入口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水出口与柱式旋流器入口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水出口与缓冲分叉管入口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分离器一设置有三个且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T型套管设置有两个且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式旋流器设置有三个且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为单点系泊式浮筒,浮筒的四个角连接有四个浮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整体撬装集成在集装箱中,安装在工程船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油出口与涡旋分离器二入口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分叉管包括筒体和螺旋导流片,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水平入口,筒体顶部设置油出口,筒体底部设置水出口,所述螺旋导流片设置在筒体内,且所述螺旋导流片在筒体内沿筒体轴向分布,所述螺旋导流片在筒体内以30°向下延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入口处的入口管延伸至筒体内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片的厚度在2mm~5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北京国海智云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纳博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北京国海智云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纳博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86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酸雾吸收过滤球
- 下一篇:聚氨酯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的在线涂覆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