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8684.5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高如启;杜琳;陈光明;唐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08 | 分类号: | F25B9/08;F25B33/00;F25B41/40;F25B41/3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位 驱动 混合 工质 制冷系统 | ||
1.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射式制冷单元和精馏型制冷单元;
所述喷射式制冷单元包括发生器(1)、喷射器(2)、第一冷凝器(3)、液封(4)、第一节流装置(5)、蒸发冷凝器(6)和循环泵(7);所述液封(4)工作流体出口依次通过循环泵(7)、发生器(1)、喷射器(2)工作流体入口、第一冷凝器(3)与液封(4)入口连通;所述液封(4)引射流体出口依次通过第一节流装置(5)、蒸发冷凝器(6)冷工质管路、喷射器(2)引射流体入口、第一冷凝器(3)与液封(4)入口连通;
所述精馏型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8)、第二冷凝器(9)、蒸馏柱(10)、蒸发冷凝器(6)、第二节流装置(11)、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第三节流装置(13)和蒸发器(14);所述蒸馏柱(10)低沸点组分出口依次通过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热工质管路、第三节流装置(13)与蒸发器(14)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14)出口经过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冷工质管路与压缩机(8)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8)出口经过第二冷凝器(9)与蒸馏柱(10)入口连通;所述蒸馏柱(10)高沸点组分出口依次通过蒸发冷凝器(6)热工质管路、第二节流装置(11)与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冷工质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4)引射流体出口和喷射器(2)引射流体入口形成第一管路;所述蒸馏柱(10)高沸点组分出口和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冷工质管路形成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在蒸发冷凝器(6)中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柱(10)低沸点组分出口与蒸发器(14)入口形成第三管路;所述蒸发器(14)出口与压缩机(8)入口形成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在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中换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冷工质管道出口经蒸馏柱(10)后连通至压缩机(8)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和第四节流装置(16),所述液封(4)引射流体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第一节流装置(5)入口,另一路依次通过第四节流装置(16)、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冷工质管路与喷射器(2)引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蒸馏柱(10)低沸点组分出口通过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热工质管路与第一制冷剂换热器(12)热工质管路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所述液封(4)引射流体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热工质管道、第一节流装置(5)与蒸发冷凝器(6)冷工质管道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冷凝器(6)冷工质管道出口通过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冷工质管道与喷射器(2)引射流体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9)替换为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出口通过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冷工质管道与蒸发冷凝器(6)冷工质管道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8)出口经过第二制冷剂换热器(15)热工质管道与蒸馏柱(10)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3)出口与循环泵(7)入口、第一节流装置(5)入口间设有一个液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器(6)的冷工质管路出口、第一冷凝器(3)入口、发生器(1)工作流体出口间设有一个或多个喷射器(2),实现单级或多级喷射式制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冷凝器、制冷剂换热器使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布置换热器流道时选择逆流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86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