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9192.8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8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凤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凤珍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30;B02C4/32;B02C4/42;A61L11/00;A61L2/18;A61L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3 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垃圾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可以使得消毒完成的消毒液通过连通腔重新流入液体腔室中,进而实现对消毒液的循环利用;通过喷液通孔喷出,通过消毒液与破碎完成的垃圾的接触,完成对破碎垃圾的消毒;可以实现对医疗垃圾破碎效果的改变。包括破碎组合体、传动组合体、喷液组合体、动力源组合体、排除组合体,通过活塞卡杆与活塞凸台的配合连接,驱动着活塞沿着活塞套管的内端往复滑动,通过活塞的带动,使得液体腔室中的消毒液被抽到活塞套管中,同时通过喷液通孔喷出,通过消毒液与破碎完成的垃圾的接触,完成对破碎垃圾的消毒,同时消毒完成的消毒液通过连通腔重新流入液体腔室中,进而实现对消毒液的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垃圾处理装置是医疗领域一种常用的设备,但是一般的医疗垃圾处理装置功能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可以使得消毒完成的消毒液通过连通腔重新流入液体腔室中,进而实现对消毒液的循环利用;通过喷液通孔喷出,通过消毒液与破碎完成的垃圾的接触,完成对破碎垃圾的消毒;可以实现对医疗垃圾破碎效果的改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破碎组合体、传动组合体、喷液组合体、动力源组合体、排除组合体,所述破碎组合体与传动组合体相连接,喷液组合体与破碎组合体相连接,动力源组合体与破碎组合体相连接,动力源组合体与传动组合体相连接,排除组合体与喷液组合体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所述破碎组合体包括矩形外框、矩形槽、内端滑柱一、支架一、支架二、中端矩形滑子一、内端驱动转柱一、上侧矩形框、卡槽一、上侧卡杆、上侧卡杆推簧、中测推簧一、铰接连杆、下侧转盘、转盘凸台、支架三、下端卡杆、下侧推簧、连通孔、中端矩形滑子二、中端矩形滑子三、内端滑柱二、中测推簧二、破碎杆、破碎杆推簧一、破碎杆推簧二、破碎杆推簧滑杆、内端辊子,矩形槽设置在矩形外框上,内端滑柱一、内端滑柱二与矩形外框固定连接,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三与矩形外框固定连接,中端矩形滑子一与内端滑柱一滑动连接,上侧卡杆推簧与内端滑柱一套接连接,上侧卡杆推簧设置在两个中端矩形滑子一之间,内端驱动转柱一与中端矩形滑子一转动连接,内端辊子与内端驱动转柱一固定连接,内端驱动转柱一与中端矩形滑子二转动连接,破碎杆推簧滑杆与内端辊子固定连接,破碎杆与破碎杆推簧滑杆滑动连接,破碎杆推簧一、破碎杆推簧二设置在破碎杆与破碎杆推簧滑杆之间,铰接连杆连接在中端矩形滑子一、下侧转盘之间,下侧转盘与矩形外框转动连接,转盘凸台与下侧转盘固定连接,下端卡杆与支架三滑动连接,下侧推簧与下端卡杆套接连接,连通孔设置在矩形外框的下端,中端矩形滑子三与内端滑柱二滑动连接,中测推簧二设置在中端矩形滑子二、中端矩形滑子三之间,下端卡杆与转盘凸台配合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所述传动组合体包括铰接套管一、十字杆一、铰接滑杆一、环形凸台、铰接滑杆二、十字杆二、驱动直齿、铰接卡杆、铰接卡杆推簧,十字杆一与铰接套管一转动连接,铰接滑杆一与十字杆一转动连接,环形凸台与铰接滑杆一固定连接,铰接滑杆二与铰接滑杆一滑动连接,十字杆二与铰接滑杆二转动连接,驱动直齿与十字杆二铰接连接,铰接卡杆与铰接滑杆二滑动连接,铰接卡杆推簧与铰接卡杆套接连接,铰接套管一与内端驱动转柱一固定连接,驱动直齿与支架一转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所述喷液组合体包括套管一、喷液通孔、活塞套管、活塞、活塞凸台、活塞连杆、活塞卡杆、活塞推簧,喷液通孔设置在套管一的内端,活塞套管与套管一固定连接并连通,活塞与活塞套管滑动连接,活塞凸台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连杆与活塞套管相连接,活塞卡杆与活塞连杆滑动连接,活塞推簧设置在两个活塞卡杆之间,活塞卡杆与活塞凸台配合连接,套管一与矩形外框固定连接,套管一与连通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凤珍,未经杨凤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9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通道的监管方法及监管系统
- 下一篇:零部件冲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