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掺杂海胆形氧化铜/多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葡萄糖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9977.5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3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明;赵炜翔;胡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9 | 分类号: | C01B32/19;C01G3/02;G01N27/327;B22F1/00;B22F9/2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海胆 氧化铜 多层 石墨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葡萄糖 传感器 | ||
1.银掺杂海胆形氧化铜/多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量取体积比为8:2的DMF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作为混合溶剂;
步骤S20,称取膨胀石墨,加入到混合溶剂中,超声4.5小时获得多层石墨烯分散液,膨胀石墨相对于混合溶剂的浓度为2mg/mL;
步骤S30,称取一水乙酸铜和硝酸银,并量取适量稀盐酸加入到多层石墨烯分散液中;溶液放入90℃水浴中磁力搅拌反应2小时;一水乙酸铜相对于混合溶剂的浓度为15~25mg/mL,硝酸银相对于混合溶剂的浓度为0.3~1mg/mL,5%稀盐酸相对于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为0.005:1~0.02:1;
步骤S40,溶液冷却后进行离心清洗,清洗后放置烘箱中,在70℃干燥24小时,干燥后得到银掺杂海胆形氧化铜/多层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海胆形氧化铜颗粒的直径为100-200nm;
在所述步骤S30中,铜离子与DMF和水形成络合物被吸附到多层石墨烯表面;络合物分解后形成氧化铜晶籽,随后以晶籽为核心,向四周方向生长;银离子能在DMF还原性的作用下形成纳米银与氧化铜共同沉淀,在盐酸的刻蚀和生长导向作用共同作用下,掺银氧化铜在多层石墨烯表面生长成海胆形氧化铜颗粒并均匀分布在多层石墨烯表面,该海胆形氧化铜颗粒内部具有纳米银且表面由纳米氧化铜束组成,该氧化铜束从球体中心向外作辐射状分布,氧化铜束之间具有孔隙,从而液体容易进入到纳米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99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日光灯
- 下一篇:一种带冲击探针的水下构筑物电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