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0130.9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2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清下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上部 车身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能够通过抑制侧面碰撞时的顶棚侧轨的位移来抑制立柱朝车厢内侵入。具备与顶棚面板(3)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连结且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顶棚侧轨(10)、以及在车宽方向上将这一对顶棚侧轨(10)的中途部进行连结的顶棚加强件(30),顶棚侧轨(10)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顶棚加强件(3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顶棚侧轨(10)的凹凸状端部与顶棚加强件(30)的凹凸状端部配设成在侧面观察时交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具备左右一对顶棚侧轨以及在车宽方向上连结这一对顶棚侧轨的车身前后方向中途部的顶棚加强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上部车身构造,其具备:左右一对顶棚侧轨,与顶棚面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连结,并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中柱,从这一对顶棚侧轨的中途部朝上下方向下方分别延伸;顶棚加强件,在车宽方向上连结上述一对顶棚侧轨的车身前后方向中途部;以及左右一对角撑板,对上述一对中柱与顶棚加强件之间进行加强。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中,顶棚侧轨具有顶轨外侧部件 (顶棚侧加强件)、以及与顶轨外侧部件协作而形成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的顶轨内侧部件,形成于顶棚加强件(顶棚拱)的左右端部的舌片与顶轨外侧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的上表面接合,并且,角撑板经由螺栓而紧固固定于顶轨内侧部件以及顶棚加强件。由此,输入到中柱的碰撞载荷分散到从中柱经由顶轨外侧部件传递到顶棚加强件的路径和从中柱经由角撑板传递到顶棚加强件的路径,因此能够抑制顶棚侧轨的截面损坏,实现部件的小型化。
然而,以确保车辆侧面碰撞时的乘员安全性为目的,提出了各种抑制柱部件朝车宽方向内侧变形的技术。
如图10所示,通过使对顶棚侧轨51与侧边梁52之间进行连结的中柱 53的相当于上部侧约2/3的上侧部件的弯曲刚性比相当于下部侧约1/3的下侧部件的弯曲刚性大,由此能够使下侧部件的弯曲变形角度大于上侧部件的弯曲变形角度,能够减小中柱53朝车宽方向内侧的最大位移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48687号公报
如图10所示,当在车辆侧面碰撞时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碰撞载荷输入到中柱53的情况下,随着中柱53的位移而对顶棚侧轨51作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以及车身上下方向下侧的力,其结果,顶棚侧轨51有可能朝车宽方向内侧下方位移。即,通过抑制顶棚侧轨51朝车宽方向内侧位移,能够降低中柱53朝车宽方向内侧的侵入。
专利文献1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形成有两个系统的负载通路(载荷路径)。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顶棚加强件(舌片)与顶轨外侧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的上表面接合,不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车厢内侧)直接支承顶棚侧轨、换言之直接承受碰撞载荷的构成,因此,在车辆侧面碰撞时,有可能无法充分抑制顶棚侧轨朝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等,能够通过抑制侧面碰撞时的顶棚侧轨的位移来降低立柱朝车厢内的侵入。
技术方案1的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为,具备:左右一对顶棚侧轨,与顶棚面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连结,且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顶棚加强件,在车宽方向上连结这一对顶棚侧轨的车身前后方向中途部,其特征在于,上述顶棚侧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上述顶棚加强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上述顶棚侧轨的凹凸状端部与上述顶棚加强件的凹凸状端部被配设成在侧面观察时交叉。
在该车辆的上部车身构造中,上述顶棚侧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上述顶棚加强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凹凸状,因此,能够通过端部的形状来增加顶棚侧轨与顶棚加强件的车宽方向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0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部车身构造
- 下一篇:大数据存储节点动态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