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车组车体接地系统优化的设计和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0237.3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2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黄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5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组 车体 接地系统 优化 设计 验证 方法 | ||
1.一种动车组车体接地系统优化的设计和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牵引网-动车组的电气结构和接地系统,分析车体电压电流的源头和影响因素,确定需要考虑用于动车组接地系统优化分析的车-网等值模型的元件;
步骤2:建立不同工况下16种不同接地方式对应的车-网等值电路模型,所述16种不同接地方式包括四种不同的接地分布以及每种分布对应的四种接地电阻;
步骤3:通过车-网等值模型的仿真得到不同工况下16种不同接地方式对应的车体电压和车体电流,并计算相应的车体最大电压峰值和车体最大电流峰值;
步骤4:以降低各种工况下的车体过电压和车体过电流为目标,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接地方式对车体过电压电流普遍的影响规律设计多工况兼容的接地系统的优化方案;
步骤5:利用基尼系数法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针对每一种工况,将步骤3分析的16种接地方式和步骤4设计的优化方案对应的车体最大电压峰值Utbmax最高值和车体最大电流峰值Itbmax最高值分别命名为Uk和Ik,k=1、2、···、17;利用式(1)和式(2)计算Ui和Ii;
对于每一种工况,利用式(3)和式(4)分别计算Ui、Ii的基尼系数a1i、a2i;
通过和计算Ui、Ii的权重ai、bi;进而通过式(5)得到每种接地方式对应的安全风险指标ki;
ki=ai·Ui+bi·Ii (5)
最后,根据步骤3仿真分析的不同工况下16种接地方式每一种对应的车体电压电流,计算相应的安全风险指标ki,i=1、2、···、16;并求ki的平均值k0;将k0与接地优化方案对应的安全风险指标a进行对比;如果每种工况下的k0都高于a,说明优化目的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车体接地系统优化的设计和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车体电压电流的影响因素包括:
f1、工作接地系统和车体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
f2、接触网与车体之间的容性耦合;
f3、车顶高压电缆与车体之间的容性耦合;
f4、车顶高压电缆、车体、动车组接地系统和轨道的参数;
f5、受电弓与车体之间的耦合电容和电压互感器等值电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车体接地系统优化的设计和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不同工况包括正常行驶、过单端堵轨道绝缘节、降弓、弓网振动离线燃弧、过车载自动电分相和多车同时发生弓网离线燃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02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