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1685.5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强;程园;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F17/32 | 分类号: | C01F17/32;C01F17/10;C01G19/00;H01M4/48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郑优丽;熊子君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烧绿石相 氧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2B2O7,A选自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B选自Si、Ge、Sn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A元素的盐、M2BO3和NaOH的水溶液在100~250℃水热反应12~48小时,分离出固体,得到前驱体,其中M元素选自Na、K中的至少一种;将所得前驱体在500~700℃退火1~3小时,得到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导电性好的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尤其是烧绿石相的Ce2Sn2O7)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目前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大量的努力致力于开发高容量的负极材料,Sn基材料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1494mAh·g-1。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比容量远远低于理论值,最关键的挑战是在锂离子插层和脱嵌过程中,SnO2的体积变化很大而坍塌,从而导致容量严重衰退和倍率性能力变差。
为了适应充放电过程中的巨大体积变化,制备纳米结构的材料有助于减小体积变化,如纳米线、空心结构、薄膜、纳米片等。另一个更好的策略是将Sn基活性材料的纳米颗粒与导电材料复合来减小体积变化,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但是,由于循环过程中界面处的优先成核,金属Sn纳米颗粒易于发生团聚而失活,导致锂离子的迁移和可逆反应受到限制。总的来说,有效的Sn基活性材料更倾向于纳米化并用导电添加剂包裹。需要注意的是,纳米结构的活性材料需要改性成亚微米或微米级的二次粒子,以提高其在锂电池工业电极加工中的堆积密度和附着力。
根据结构开放性概念的模型,认为具有开放结构的烧绿石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于稀土氧化物导电性差,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M2Sn2O7,M=稀土)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行为也较差。考虑到Ce3+和Ce4+之间的快速转变,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但是稳定的Ce3+很难制备。因此制备出结构稳定、导电性好的烧绿石相的Ce2Sn2O7仍然是个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导电性好的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2B2O7,A选自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B选自Si、Ge、Sn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有A元素的盐、M2BO3和NaOH的水溶液在100~250℃水热反应12~48小时,分离出固体,得到前驱体,其中M元素选自Na和K中的至少一种;
将所得前驱体在500~700℃退火1~3小时,得到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
制备得到稀土烧绿石相氧化物具有稳定的结构、优异的导电性,在锂离子电池及储能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较佳地,A选自Ce、La、Yb、Pr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A元素的盐选自A元素的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水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为0.1~0.5mol/L。
较佳地,所述前驱体在退火之前进行干燥,优选地,干燥温度为100~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16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