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控温变换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2450.8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代东亮;刘根仓;冯俊爽;汤培峰;余永光;钱季春;赵振宇;卢迪;王礼远;范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中集圣达因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苗 |
地址: | 2156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变换 | ||
1.一种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其呈卧式放置,所述筒体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相对开设有供反应气流进的进气口和供反应后的气体流出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连线与所述筒体的径向重合或平行;
多根换热管,其间隔设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并均沿所述筒体的纵向延伸,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相通,以供冷却水流通;
多个纵向隔板,其间隔设于所述换热管中并均沿所述筒体的纵向延伸,各所述纵向隔板的两端沿径向将所述筒体的内腔分隔为多个供反应气流通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沿所述筒体径向延伸或与所述筒体径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设有多个,并均沿所述筒体的纵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隔板与所述筒体的纵向截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换热管分为沿所述筒体的径向间隔分布的两组,且分别为位于所述筒体上层的顶层换热管组和位于下层的底层换热管组;所述顶层换热管组和底层换热管组中均包括多根呈均匀分布的换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的内部还设有两个沿纵向相对设置的管板;
两所述管板上对应开设供所述换热管穿设的通孔,多根间隔的所述换热管设于两所述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换热管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催化剂填充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结构;
所述支撑结构沿纵向支撑设于所述换热管的下方;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筛网、支撑格栅和支撑柱;所述筛网垫设于所述换热管的下方并与所述催化剂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格栅贴设于所述筛网的下方;所述支撑柱具有多个,各所述支撑柱分别与所述支撑格栅和所述筒体的内壁底部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紧结构;
所述压紧结构沿纵向铺设于所述换热管的上方;所述压紧结构包括筛网和多个压紧部,所述筛网平铺于所述催化剂的上表面,所述压紧部包括压紧板和竖立突设于所述压紧板上的连接杆,所述压紧板贴于所述筛网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顶部连接固定,以向下压紧所述催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网为约翰孙网,所述筛网具有多个垂直的通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呈倒V形,所述通道的口径由从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扩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控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鞍座;
多个所述鞍座沿纵向间隔设于所述筒体的底部,各所述鞍座包括座体和设于所述座体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具有适配贴合于所述筒体外周的圆弧面,以承托所述筒体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中集圣达因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中集圣达因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24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