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2756.3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司文荣;虞益挺;傅晨钊;李浩勇;吴旭涛;陆启宇;黄华;王谢君;徐梦飞;黄昊;李秀广;梁基重;药炜;何宁辉;周秀;马飞越;陈川;刘昕;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茂荣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2B6/29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梅花 光纤 mems 光束 干涉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包括梅花型光纤(1)、引导孔(2)、支撑框架(3)、孔肩(4)、干涉腔本体(5)、敏感膜片(6)、第一反射层(7)和第二反射层(8);所述梅花型光纤(1)包括中心光纤(9)和环绕光纤(10);
所述梅花型光纤(1)固接在引导孔(2)中并与第二反射层(8)相连接,所述的中心光纤(9)与第一反射层(7)中心对准,所述的环绕光纤(10)与第二反射层(8)相连接,所述第二反射层(8)设在引导孔(2)底部和干涉腔本体(5)构成的孔肩(4)上,所述干涉腔本体(5)设在引导孔(2)的底部且与引导孔(2)的中心同轴,所述敏感膜片(6)制作在干涉腔本体(5)的底部并与支撑框架(3)连接,所述第一反射层(7)设在敏感膜片(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膜片(6)与梅花型光纤(1)端面之间的距离通过干涉腔本体(5)的长度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型光纤(1)采用N-1根环绕光纤(10)绕1根中心光纤(9)圆周均布的方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2)、支撑框架(3)、孔肩(4)、干涉腔本体(5)、敏感膜片(6)均为通过干法刻蚀或者湿法腐蚀硅片、氧化硅片、氮化硅片、SOI片的材料整体制作而成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7)为通过蒸镀或磁控溅射金、银、铝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8)为通过蒸镀或磁控溅射金、银、铝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纤环形器进入分光器,经分光器分成N束光,其中N-1束进入环绕光纤(10)被引导孔(2)底部的第二反射层(8)反射进入光纤,剩余一束光进入中心光纤(9)被敏感膜片(6)上的第一反射层(7)反射重新进入光纤,这N部分光束在分光器中汇聚干涉,汇聚干涉后的光束通过光纤环形器进入后端检测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其特征在于,干涉信号与干涉腔本体(5)的腔长有关,当被检测的信号使敏感膜片(6)发生轴向变形时,干涉腔本体(5)腔长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干涉信号的变化,通过解调干涉信号就可获得被测物理量的信息。
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梅花型光纤的MEMS多光束干涉腔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硅片、氧化硅片、氮化硅片、SOI片的材料上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腐蚀工艺制作引导孔(2);
步骤2:在引导孔(2)的底部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腐蚀工艺制作敏感膜片(6)并形成干涉腔本体(5);
步骤3:通过蒸镀或磁控溅射金、银、铝的材料在敏感膜片(6)和孔肩(4)的上部沉积第一反射层(7)和第二反射层(8);
步骤4:将梅花型光纤(1)插入引导孔(2),通过孔肩(4)定位光纤端面,使梅花型光纤(1)内部的中心光纤(9)与敏感膜片(6)上的第一反射层(7)中心对准,梅花型光纤(1)内部的环绕光纤(10)与孔肩(4)上的第二反射层(8)接触,利用环氧树脂、热熔胶的粘接剂将梅花型光纤(1)固定在引导孔(2)中,形成多光束光纤干涉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茂荣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茂荣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27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