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泥处理方法和油泥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3060.2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产研绿洲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张红;金光军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山东)自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泥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处理方法和油泥处理系统,油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预处理油泥中添加固体残渣,并进行搅拌和混合以得到含水率在预设范围内的预混油泥;将预混油泥进行微波热解析,以分离出热解气;对热解气进行油气分离,以获得回收油和不凝气,其中,固体残渣为微波热解析步骤形成的固体残渣,该方法通过向预处理油泥中添加固体残渣,以降低油泥的含水率,例如可将油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渣加入到预处理油泥中,在不引入其他杂质的情况下,降低了含水率,且无需其他能量损耗,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泥处理方法和油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油泥是勘探、开采、炼制、清罐、储运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固体废弃物,其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不仅含有有毒有害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诸如沥青质、老化原油、蜡质等,还含油生产加工过程中投加的大量絮凝剂、阻垢剂、缓蚀剂等水处理药剂,同时还含有大量病原菌、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油泥难以自然降解,如果不能将其妥善处理,随意排放的话,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将造成极大的危害。
目前,油泥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利用的要求,相关处理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化学热洗法、生化法、焚烧法、固化法、溶剂萃取法、热解法等。
其中,化学热洗法是油田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该法将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与油泥进行混合,使得油泥易于流化,再加入清洗剂进行搅拌,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油泥中的部分油分分离出来,经过离心机分离后得到的油泥含油率一般在5%以上,很难达到低于2%的环保粗排要求。
生化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降解油泥中的油分,该法处理周期长(长达60天),适合处理含油率较低(一般低于6%)的油泥,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焚烧法是油泥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的缺点是能耗大,且油品资源无法回收,此外,油泥焚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二噁英、粉尘引发二次污染,给尾气处理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增加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萃取法适合含油率较高的油泥,不同油田油泥的理化特性不同,所需的萃取剂也不相同,存在萃取技术难度大、萃取剂成本高、容易引入萃取剂的二次污染等缺点。
热解法是一种资源化处理方法,将油分从油泥中分离出来作为资源回收利用,产出的泥渣达标排放或二次利用,目前该法已作为世界公认的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处理技术之一。
但传统的热解法采用回转窑进行间接式热解,该法将回转窑中油泥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使油泥中的油分以油蒸汽分离,直到油泥中的含油率降低到所要求的指标后,残渣从尾端排出,油蒸汽冷却后得到液态油品回收利用。
传统的热解方法采用天然气、柴油等化石能源为燃料,需要建设配套的燃料储存设施与燃烧设备,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存在使用易燃易爆燃料有安全隐患、能量利用率低、启动时间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油泥处理方法,以提高油泥处理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
针对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油泥处理方法,所述油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0步骤:向预处理油泥中添加固体残渣,并进行搅拌和混合,以得到含水率在预设范围内的预混油泥;
S300步骤:将所述预混油泥进行微波热解析,以分离出热解气;
S500步骤:对所述热解气进行油气分离,以获得回收油和不凝气,
其中,所述固体残渣为所述S300步骤形成的固体残渣。
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预混油泥的含水率为2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产研绿洲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产研绿洲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3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