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流选线装置及其选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3413.9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友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汤冠萍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线装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流选线装置及其选线方法以快速且准确地实现故障选线,本发明的选线装置包括电流采集单元、电压互感器、和主控单元,利用电流采集单元采集进线柜、馈线柜中电线的三相电流,利用电压互感器采集进线柜中电线的三相电压,利用主控单元根据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定位故障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选线装置及其选线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3~35KV中压输配电系统中,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在单相接地的状态下,系统线电压仍可保持三相对称而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输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要远高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输配电系统。这类电网的各类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压/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线路等一次设备的对地绝缘水平,都应满足长期承受线电压而不损坏的要求。但是,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也给中压输配电系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容易发生高压震荡,从而引起各种过电压、谐振。系统电压、电流变化很快,出线柜零序分量变化也突出,容易导致选线错选。此外,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常表现为弧光接地的形式,此时非故障相线路对地电压最高可升至3.5倍额定相电压。这种遍布整个系统的过电压往往会在系统绝缘薄弱处引起对地闪络。同时,接地电弧容易灼伤接地处的线路绝缘,特别是电缆线路,接地电弧容易烧穿电缆的相间绝缘而造成电缆相间短路,引发“电缆放炮”。另外,在弧光接地的过程中,由系统电磁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系统发生激烈的电磁震荡。在震荡过程中,系统对地电容的充放电电流会在电弧熄灭和故障消除时通过系统中的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点形成回路。该直流电流往往远大于电压互感器的额定电流,从而造成互感器的铁心饱和,一次侧电流因而急剧增大,熔断电压互感器保险丝,甚至烧毁电压互感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通常难以确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支路。目前市场上基于小电流选线原理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采集流过各支路的零序电容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并经过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支路。由于系统零序电容电流信号小,并且会受到故障点的状态、位置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不高,从而给用户的用电安全带来隐患。而应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时,原有基于功率方向选线原理的选线装置更是无法使用。
因此,如何快速且准确地实现故障选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选线装置及其选线方法,以快速且准确地实现故障选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流选线装置,包括:
电流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进线柜、馈线柜中电线的三相电流,对所述三相电流进行预处理后发送给主控单元;
电压互感器,用于采集进线柜中电线的三相电压,并将所述三相电压发送给主控单元;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三相电压,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三相电压定位故障线路;
所述电流采集单元设于进线柜、馈线柜和所述电压互感器设于进线柜中,所述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单元和所述电压互感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尖峰过电压吸收器,所述尖峰过电压吸收器的一端与所述电压互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尖峰过电压吸收器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消谐装置,所述消谐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电压互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消谐装置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消谐装置包括第一开开关和与所述第一开关并联的第一电阻。
优选地,还包括串联的高压传感器和高压带电显示器。
优选地,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友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友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3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室内机
- 下一篇:一种隧道衬砌养护装置及其拼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