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衬砌养护装置及其拼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3429.X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明;文吉超;夏海;李光峰;余旺;赖君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衬砌 养护 装置 及其 拼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养护装置及方法,水流输送装置包括管道两个管道接头、固定组件,所述管道接头上设置有支撑耳片,所述支撑耳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组件穿过所述通孔将两组管道接头铰接在一起,所述管道能够弯曲和伸缩,所述管道设置于两个管道接头之间,并且管道两端分别与两个管道接头连通,所述两组管道接头的支撑耳片在固定组件解锁后均能够绕固定组件的轴线转动,若干个水流输送装置和若干个雾化装置依次间隔连接,并且通过调整所述水流输送装置的弧度形成与隧道匹配的拱形,水源输送装置用于将水源通过水流输送装置输送给雾化装置。能够方便拼装和适应大小形状不同隧道的养护,提升了隧道衬砌的养护效率和养护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衬砌养护装置及其拼装方法。
背景技术
山岭隧道的修建,在开挖时需要对内部进行支护进而减少围岩的松动,从而防止塌方,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成为永久性的支护结构,最常见的属于砌块衬砌,高压灌浆混凝土衬砌,而在山岭隧道中,本就阴暗,只能够通过空气流通进行逐渐凝固,导致位于中段位置的混凝土衬砌的凝固速度会较隧道两端的凝固速度慢一些,若不及时进行养护容易出现壁面开裂的情况,而为了防止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出现开裂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洒水养护。
现有的洒水养护的主要方式有通过人工利用水管直接将水流冲击在隧道壁面,人工养护效率低。同时水流容易对混凝土产生冲击,导致混凝土出现凹坑而需要在衬砌混凝土凝固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养护,进而容易导致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出现局部区域凝固强度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出现壁面破损。现有在隧道养护中还有使用养护台车进行隧道养护,由于养护台车的大小不可调整,在不同隧道养护中需要进行定制才能够使用,导致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洒水养护的主要方式有通过人工利用水管直接将水流冲击在隧道壁面,人工养护效率低,水流压力大容易对混凝土产生冲击,并且现有的养护台车拱形大小不可调整,在不同隧道养护需求中需要进行定制才能够使用,导致使用成本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隧道衬砌养护装置,包括若干个水流输送装置、若干个雾化装置、水源输送装置,其中,水流输送装置包括管道、两组管道接头、固定组件,所述管道接头的侧壁设置有支撑耳片,所述支撑耳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组件穿过所述通孔将两组管道接头铰接在一起,并且所述两组管道接头在固定组件解锁后均能够绕固定组件的轴线转动,所述管道能够弯曲和伸长,所述管道设置于两个管道接头之间,并且管道两端分别与两个管道接头连通。若干个水流输送装置和若干个雾化装置依次间隔连接,并且通过转动所述水流输送装置的支撑耳片形成与隧道匹配的拱形。水源输送装置用于将水源通过水流输送装置输送给雾化装置。
现有的洒水养护的主要方式有通过人工利用水管直接将水流冲击在隧道壁面,人工养护效率低,水流压力大容易对混凝土产生冲击,并且现有的养护台车大小不可调整,在不同隧道养护中需要进行定制才能够使用,导致使用成本高。本申请通过利用若干个水流输送装置和雾化装置按照隧道的大小拼装成与隧道衬砌匹配的拱形,通过调整水流输送装置的数量和两组支撑耳片的角度,实现整体装置的拱形大小及形状与隧道匹配。水流输送装置两端的管道接头上设置有支撑耳片,通过调整两支撑耳片铰接的角度调整水流输送装置的弧度,实现了在拼装过程中与隧道的拱形匹配,本申请与现有的隧道养护台车相比能够调整养护装置的拱形大小来适应不同大小的隧道,与现有的人工养护相比通过本装置能够将水雾化后近距离的喷洒在隧道内壁,水雾压力小并且距离隧道的距离近不会对隧道产生冲击,同时通过雾化来养护更加节约水资源。
优选的,所述管道为波纹软管,并且波纹管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管道接头匹配的连接组件。波纹软管能够适当的伸缩和弯曲,搭建过程中调整水流输送装置的弧度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3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