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OP音的抑制方法、音频输出电路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4963.2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4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定;杜帅;李君;尹德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op 抑制 方法 音频 输出 电路 终端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POP音的抑制方法、音频输出电路和终端,以抑制音频输出电路采用AC耦合结构时容易产生的POP音。该输出电路包括:输出功率放大器、共模电平缓冲器、参考电平产生电路、上电POP音抑制开关和共模开关,所述上电POP音抑制开关,用于在所述音频输出电路的电源上电过程中,控制所述输出节点的电平为零;所述共模开关,用于在所述参考电平产生电路的参考电平为零时,控制所述输出节点的电平等于所述参考电平,采用该输出电路能够避免共模建立过程产生的POP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OP音的抑制方法、音频输出电路和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人脑生的理特殊性导致,人对于突兀变化信号变化极为敏感,故在负载通路开启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的非理想的微小变化均可能被人耳感知,由于大部分时候此类声音表现为“噗噗”声,故称为pop音。
现有的音频数据根据其输出耦合类型分为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耦合输出和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输出两类。其中,图1所示为AC耦合的输出结构示意图,由于AC耦合输出采用单电源,故零信号输入时,输出节点(即OUT节点)为非0电平,一般是1/2电源电平;故无法直接驱动负载,为了保证负载上无直流电流,OUT节点与负载之间需要串联AC耦合电容。当采用AC耦合的输出结构(单电源结构)时,由于OUT节点与负载之间间隔了AC耦合电容,电源未上电之前,OUT节点为一个接近0的弱驱动节点,电源上电过程中以及上电完成一段时间内,冷上电POP抑制电路会将OUT节点下拉到0电平,从而抑制上电时可能出现的POP音;但是最终工作时,OUT节点有非零的共模电平(一般为1/2VDD),OUT节点实际信号为非零的共模电平(DC量)加上音频的AC信号。
由此可见,OUT节点从一开始的0电平,需要逐步变化到1/2电源电平的共模电平,此变化过程很容易导致POP音,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POP音的抑制方案,以抑制采用AC耦合的输出结构时产生的POP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POP音的抑制方法、音频输出电路和终端,以抑制音频输出电路采用AC耦合结构时容易产生的POP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POP音的抑制方法,应用于采用交流电耦合结构的音频输出电路中,所述音频输出电路包括输出功率放大器、共模电平缓冲器、参考电平产生电路、上电POP音抑制开关和共模开关,其中,所述参考电平产生电路与所述共模电平缓冲器耦合,所述上电POP音抑制开关与所述输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节点和源极地电源耦合,所述共模开关与所述输出节点和所述共模电平缓冲器耦合;
在所述音频输出电路的电源上电过程中,在第一时刻开启所述上电POP音抑制开关使所述输出节点的电平为零;
在所述参考电平产生电路的参考电平为零时,在第二时刻利用所述共模电平缓冲器控制所述共模开关关使所述输出节点的电平等于所述参考电平,所述第二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时刻。
这种设计中,在所述音频输出电路的电源上电过程中,利用杂音控制开关将输出节点强行下拉到零电平,保证无POP音;然后由在参考电平为零的情况下,通过共模电平缓冲器控制所述共模开关关使所述输出节点的电平下拉到此时参考电平相同的电平,即零电平,故不会产生POP音。
结合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参考电平产生电路的参考电平为零时,在第二时刻控制所述共模开关使所述输出节点的电平为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三时刻断开所述上电POP音抑制开关,所述第三时刻晚于所述第二时刻;
控制所述参考电平产生电路的参考电平从零上升至共模电平,使所述输出节点的电平在预设时长内从零上升至共模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4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