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进的LEC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5677.8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4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辉;刘业娇;刘进才;信包霞;李焘;杨夺;赵自豪;李绪萍;康恩胜;任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隆安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Q10/06;G06Q5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进 lec 风险 隐患 双重 预防 体系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的LEC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方法。方法包括:步骤1、合理划分风险评估单元;步骤2、辨识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步骤3、基于改进的LEC方法确定风险等级;步骤4、风险分级管控;步骤5、隐患等级的确定与划分;步骤6、编制隐患排查清单;步骤7、隐患排查治理;步骤8、评审和持续改进。本发明引入现有管控措施的失效频率概念,实现动态风险等级的确定与划分,同时将现有管控措施的失效定义为事故隐患,隐患排查治理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与现有管控措施相关联,构建更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真正实现事故预防为主,源头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 于改进的LEC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就是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 双重预防体系。而风险分级管控的重点在于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 识、风险等级的确定与划分及风险分级管控等;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在于 隐患等级的确定与划分、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及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等。 目前在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采用单一风险评估方法而确 定的风险等级不变,同时隐患排查治理与现有管控措施不关联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LEC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方法, 引入现有管控措施的失效频率概念,实现动态风险等级的确定与划分,同 时将现有管控措施的失效定义为事故隐患,隐患排查治理在风险分级管控 的基础上,与现有管控措施相关联,构建更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隐患双重 预防体系,真正实现事故预防为主,源头治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分类分级动态管理,同时隐患排查 治理与现有管控措施相关联,构建更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 系,提升企业全员风险管理认知,形成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隐患双重预 防体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基于改进的LEC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的方法, 包括:
步骤1、合理划分风险评估单元:
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按照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厂区进行风险评估单元划分,同时按照单元、分单元、 子单元、岗位进行编制,其中岗位单元是安全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
步骤2、辨识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评估单元(风险点)→单元内包含的事故类别(GB6441-1986)→ 每种事故从人(R,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W,主要指物的不安全 状态,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管(G,主要指安全管理 体系和制度等)三大方面辨识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具体的危险、 有害因素(代码)(GBT 13861-2009)(对于评估单元为某种设备时,主要使用事故树分析法(简称FTA))→建议的控制措施。
其中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按照风险评估单元以危险源 辨识表的形式表示,同时辨识有无重大危险源;
步骤3、基于改进的LEC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的不同特性,选择基于改进 的LEC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进行风险等级的确定与划分;
步骤4、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改进的LEC方法所计算出的危险性D的分值,将D分值对应的一 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对应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即 四色表标识,并对其进行分级管控。其中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由公司级管 控,一般风险由车间级管控,低风险由班组、岗位级管控。
步骤5、隐患等级的确定与划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隆安安全评价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隆安安全评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5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