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养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6238.9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9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婷;毛国栋;文西强;李庆国;郭世兵;曹生权;刘森;李莉;韦继银;姚荣婷;王泽伦;毛吉业;詹德祥;李军;杨佐才;胡迎忠;田茂源;罗永邦;鞠险峰;毛国志;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庆毛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G22/22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黄明 |
地址: | 56449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养鱼 方法 | ||
1.一种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水文环境检测:养殖水域为淡水域,水深全年应保持在20cm以上,水域PH=6.5-8.5,溶氧量大于3mg/升;
B、田坎改造:将田坎设置成梯形,梯形的规格为上底25-35cm,下底55-65cm,高75-85cm;
C、渔沟布置:在稻田内设置“川”字形渔沟,渔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0%-35%,所述渔沟之间用小沟连接,稻田内部设置水稻种植区一和水稻种植区二,水稻种植区一紧挨田坎内侧设置,水稻种植区二设在相邻的两渔沟之间;
D、秧苗栽种:在水稻种植区一和水稻种植区二种植水稻;
E、鱼苗投放:在渔沟中投放50-100g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投放量为50kg/亩;用渔网将鱼种拦在渔沟内,待水稻秧苗转青定根后再撤除渔网;
F、连续养殖:在渔沟内喂养时间为10~20天;在稻田中喂养至出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水文环境检测:养殖水域为淡水域,水深全年应保持在20cm以上,水域PH=6.5-8.5,溶氧量大于3mg/升;
B、田坎改造:将田坎设置成梯形,梯形的规格为上底30cm,下底60cm,高80cm;
C、渔沟布置:在稻田内设置“川”字形渔沟,渔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3%,所述渔沟之间用小沟连接,稻田内部设置水稻种植区一和水稻种植区二,水稻种植区一紧挨田坎内侧设置,水稻种植区二设在相邻的两渔沟之间;
D、秧苗栽种:在水稻种植区一和水稻种植区二种植水稻;
E、鱼苗投放:在渔沟中投放50-100g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投放量为50kg/亩;用渔网将鱼种拦在渔沟内,待 水稻秧苗转青定根后再撤除渔网;
F、连续养殖:在渔 沟内喂养时间为10~20天;在稻田中喂养至出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渔沟的宽为280-320cm,高为80-120cm;所述小沟的宽为45-55cm,高为15-25cm;所述水稻种植区一的宽度为80-120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渔沟的宽为300cm,高为100cm;所述小沟的宽为50cm,高为20cm;所述水稻种植区一的宽度为10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植区一的种植密度为21cm×15cm,所述水稻种植区二的种植密度为28cm×21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用渔网拦在渔沟内的鱼种投食饵料的频率为3次/天;对放入稻田中的鱼种投食饵料的频率为3次/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个鱼苗的生长周期内,每隔15天用聚维酮碘溶液或生石灰水进行一次消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鱼种重量为50-100g/尾时,其日投饵率2.0-3.0%;鱼种重量为100-200g/尾时,其日投饵率2.0-2.5%;鱼种重量为200-300g/尾时,其日投饵率1.5-3.0%;鱼种重量为300g/尾以上时,其日投饵率4.0-5.0%;上述的日投饵率的温度范围为15-30℃。
9.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50-100g/尾阶段,投食直径1.5-2.0mm工业饲料;在100-300g/尾阶段,投喂直径3.0mm的工业饵料;大于300g/尾阶段,投喂煮熟的玉米。
10.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稻田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稻田中投放的是吃食性鱼种为鲤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庆毛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余庆毛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62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