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气体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6297.6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6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夏云春;吴静;李凯;张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A62C31/2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管道 气体 射流 灭火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气体灭火装置:利用一个固定装置将带有灭火喷嘴的扩压分配器固定在垂直气体管道燃烧火焰的上方,并利用正中位置的主灭火喷嘴喷射出的灭火剂压制火势,再利用周围的四个辅灭火喷嘴喷射出的灭火剂完全覆盖火焰根部附近区域,在混合气体灭火剂的窒息、化学抑制、冷却和冲击的协效作用下,燃烧火焰快速熄灭。本发明的一种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手持式混合气体灭火装置既保证了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快速、有效灭火的目的,又达到了体积小、重量轻,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气体灭火装置,属于消防及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输送可燃性气体的水平管道比比皆是,这些管道经常会发生破裂并引发火灾事故,而对于有的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的火灾,其在燃烧的高温下可能与水反应产生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或释放出大量热,如果再采用水系灭火剂进行灭火处理时,就有可能引发瞬间爆炸导致事故的瞬间扩大化,有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样的事故在石油化工行业也屡见不鲜。因此,为保证石油化工行业水平管道火灾事故中的灭火安全,必须对现有的水系灭火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一种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气体灭火装置不但能够满足遇水反应可燃性气体快速灭火的技术需求,且整体的结构简单,操作也很方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石油化工行业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采用水系灭火剂进行灭火过程中某些遇水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引发爆炸而导致事故扩大等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气体灭火装置,既能快速扑灭水平管道高速气体射流火灾,又可以保障火灾扑救过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平管道气体射流火的气体灭火装置,在水平管道出口附近套装并固定一套气体灭火装置;
所述的气体灭火装置包括灭火装置、固定装置及灭火剂储存和输送装置,由固定装置将整个气体灭火装置固定在水平管道上并锁死固定,再由灭火装置对燃烧火焰喷射灭火剂实施灭火,灭火装置灭火所需的灭火剂由灭火剂储存和输送装置供给。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
优选的,所述的灭火装置由均压分配器、输送支管、主灭火喷嘴和辅灭火喷嘴组成;
所述的均压分配器由不锈钢管加工制成,左、右端封闭且内、外壁经防腐处理,右端中心部位一体式设有一根与右端面垂直且连通并由不锈钢管制成的灭火剂入口短管,灭火剂入口短管的右端设有一个锁紧接合器;沿外壁周向的1/2高度部位设有四根弯曲角度为90°的倒“L”形的输送支管,其中两根为上输送支管,另外两根为下输送支管,两根上输送支管和两根下输送支管之间的夹角都为60°~75°且分别沿输送支管的上顶部和下底部的两侧呈两两对称布置,四根输送支管的垂直段与外壁周向平面垂直,水平段与周向平面平行且向左端延伸;右端平面外侧中间部位沿输送支管方向设有固定的两块弯曲角度为90°的倒“L”形的固定耳板;左端中心部位设有一个开口朝左且水平布置的主灭火喷嘴。
优选的,所述的上输送支管的垂直段与均压分配器的外壁周向平面垂直且与均压分配器连通,水平段的左端封闭且沿水平段的纵向均匀设有三个辅灭火喷嘴,最左侧的一个辅灭火喷嘴开口向右倾斜20°~30°且朝向均压分配器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中间的一个辅灭火喷嘴开口沿外侧周向平面垂直布置且朝向均压分配器的纵向对称中心线,最右侧的一个辅灭火喷嘴开口向左倾斜45°~60°且朝向均压分配器的纵向对称中心线。
优选的,所述的下输送支管的垂直段与均压分配器的外壁周向平面垂直且与均压分配器连通,水平段的左端封闭且沿水平段的纵向均匀设有三个辅灭火喷嘴,三个辅灭火喷嘴开口向左倾斜30°~45°且朝向均压分配器的纵向对称中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6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