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江口水库向受水区生态补水调度研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6549.5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彭安帮;刘九夫;谢自银;马涛;许钦;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江口 水库 水区 生态 调度 研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丹江口水库向受水区生态补水调度研究方法,属于调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提出生态补水调度规则,构建生态补水调度模型,明确多目标生态调度目标和边界条件;S2、采用多目标ε‑NSGAII优化算法获得最优生态补水调度线和生态补水调度方案集;S3、进一步分析生态补水调度规模、调度时机以及生态补水与其他供水目标间的竞争与协同关系;S4、得出结果,丹江口水库年均生态补水量达7.617亿m3,生态补水时机集中在汛前3—6月,生态补水分别与弃水均值和缺水率目标呈竞争关系,可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补水调度规划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水调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丹江口水库向受水区生态补水调度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干流与支流丹江汇合处下游约800m,控制流域面积9.52万km2,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388亿m3,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供水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后,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70m、死水位150m、极限消落水位145m,最大调节库容190.5亿m3,为多年调节水库。水库的供水目标主要向汉江中下游、清泉沟、陶岔三方向供水,多年平均供水量分别为162.22亿m3、6.28亿m3、94.93亿m3,然而多年平均弃水量可达50亿m3,如何利用丹江口水库弃水向受水区进行生态补水,是提升调水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
丹江口水库向受水区生态补水作为兼顾目标,没有保证率或者保证程度概念,体现为“相机”补水。丹江口水库生态补水调度需要在保证汉江中下游、清泉沟、陶岔三方向供水的基础上,明确在什么补水条件(包括水源来水蓄水情况、受水区供用水情况、工况等)下,何时启动生态补水、补水量是多少、以及生态补水对其他用水户供水影响等。在中线规划设计阶段没有专门研究生态补水问题,后来学者们针对生态补水调度方面开展了少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殷峻暹等提出了包含水源区生态补水调度启动机制、受水区生态补水对象识别技术、中线干线生态补水调度分水机制3方面内容的中线生态补水调度技术框架。张丽丽等基于风险分析和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调度策略下收益(农业及生态补水量)与风险(受水区城市缺水风险),构建了丹江口水库的农业及生态可补水量规模。靖立玲等在分析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研究丹江口水库在满足汉江中下游及北调城市供水的同时,向调水受水区进行生态补水的潜力。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华北地区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自2017年开始,水利部组织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生态补水探索,尤其是2018年4月至6月实施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第一次大规模向受水区生态补水,已累计补水超过20亿m3。因此,如何科学制定丹江口水库生态补水调度方案,成为完善生态补水顶层设计、编制实施规划所亟需的重大研究课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丹江口水库向受水区生态补水调度研究方法,它利用1956年1月-2017年12月共62年设计来水、需水序列等资料,构建丹江口水库生态补水调度模型,研究生态补水调度方案,科学提出生态补水启动条件、补水时机和补水量等问题,并重点探讨与其他用水目标间的影响关系。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丹江口水库向受水区生态补水调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出生态补水调度规则,构建生态补水调度模型,明确多目标生态调度目标和边界条件;
S2、采用多目标ε-NSGAII优化算法获得最优生态补水调度线和生态补水调度方案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65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神经元模型构建方法以及神经元装置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资源推荐方法和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