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感温吸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7306.3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梁汉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华创园智能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101/00;C08L97/02;C08L1/28;C08L23/06;C08L77/02;C08L5/08;C08K13/06;C08K9/12;C08K5/1545;C08K3/26;C08K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华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0 | 代理人: | 方星星 |
地址: | 362713 福建省泉州市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吸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感温吸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抗菌感温吸管材料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聚丙烯树脂100份、TPE12份~28份、大麻秆纤维10份~25份、感温变色粉0.5份~2份、抗菌组合物8份~14份、羟丙基纤维素0.8份~1.5份、碳酸钙4份~8份、聚乙烯蜡1份~3份、聚己内酰胺0.1份~0.4份;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g/10min~32g/10min,维卡软化点≥145℃。本发明制备的抗菌感温吸管材料的抗菌性能好,抗菌时效长,对温度的感应灵敏,具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能,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工艺易操作,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感温吸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牛奶、饮料等各种各样的流质食品的消费越来越多,而这类食品一般都会用到吸管。聚丙烯树脂是一种结构规整的结晶性聚合物,为淡乳白色粒料,具有无毒、无味、质轻的热塑性树脂,已被广泛应用到塑料行业,可用于加工塑料吸管。但目前市场上的吸管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耐温性差,遇到热饮时极易变软或变形;二是抗菌性能不佳;三是没有温度指示,在引用热饮时会无法预估饮品温度,往往会因为温度太高而烫伤嘴巴。
中国专利CN106939119A公开了一种抗菌吸管,包括吸管本体,吸管本体的顶端涂有感温变色剂层,吸管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钛白粉20-30份、纳米银颗粒10-15份、钛酸四丁酯5-10份、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1-2份、偶联剂10-15份、甲基丙二醇5-10份、共聚聚酯100-120份,感温变色剂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棕榈醇30-40份、双酚A5-10份、载体100-110份。但是该专利的抗菌吸管的感温变色剂层含有双酚A,安全性不佳。
中国专利CN106366449A公开了一种透明饮料吸管,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得到:可降解聚丙烯颗粒80-200份,透明剂5-14份,改性材料10-16份,塑化剂8-17份,抗菌剂1-3份;所述可降解聚丙烯颗粒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30-50份,淀粉2-10份,聚乳酸10-30份,抗氧化剂。但是该专利制备的透明饮料吸管不具有感温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菌感温吸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感温吸管材料,制备抗菌感温吸管材料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聚丙烯树脂100份、TPE12份~28份、大麻秆纤维10份~25份、感温变色粉0.5份~2份、抗菌组合物8份~14份、羟丙基纤维素0.8份~1.5份、碳酸钙4份~8份、聚乙烯蜡1份~3份、聚己内酰胺0.1份~0.4份;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g/10min~32g/10min,维卡软化点≥145℃。
其中,聚丙烯树脂可选自韩国SK生产的R520Y型聚丙烯;感温变色粉的粒径在6微米~9微米,变色温度区间为58℃~63℃,在经历140℃/30分钟或200℃/10分钟加热后,对其变色性能无明显影响,可选用钜亮光学品牌的感温粉;大麻纤维的制备包括:先将大麻杆剥皮、削片,破碎为小颗粒,再放到高压蒸煮锅内蒸煮,再磨成纤维,最后干燥得到;在原料中添加大麻秆纤维可提高吸管的可降解性,并且大麻杆中含有四氢大麻酚成分,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赋予吸管材料一定的抗菌、抑菌效果。
进一步的,抗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i,将2份壳聚糖加入到100份质量分数为1%的醋酸溶液中,50℃下恒温搅拌50分钟,得到溶液a;
步骤ii,将1份的抗菌物质加入到3份的乙醇中,搅拌混合3分钟后加入乳化剂,超声分散5分钟,得到溶液b;
步骤iii,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浓度为0.8%的水溶液,得到溶液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华创园智能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华创园智能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7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