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建造分析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7743.5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俊;周平;张林;张可;陶凛;田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2;G06Q10/04;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苏冲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中型 电网 基建 项目 建造 分析 模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建造分析模型,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区域相关信息资料;S2、配电网负荷预测;S3、配电网可靠性评估;S4、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本发明所述的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建造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挖掘,从多维度,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实施条件等指标,提前预判项目储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建造分析模型。
背景技术
在大中型基建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前期工作是关乎到整个工程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都要在这个环节上得以解决。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由于涉及范围较广,需要评估的内容较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在敏感与重要区域存在着时间节点滞后与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不但影响了工程进度,对于工程质量也形成了隐患;在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大中型基建项目前期工作首先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在争取政府支持和投资过程中,充分体现建设项目的价值取向,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前期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建造分析模型,以解决现有的配电网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全面分析,导致后续建造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工程质量也存在隐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建造分析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S1、收集区域相关信息资料;
S2、配电网负荷预测;
S3、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S4、配电网规划和建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相关资料包括区域地形资料、区域人口分布、用电量分布;
所述区域地形资料用于采集配电网供电区域内的地形分布,用于预测建造成本和建造难度;
所述区域人口分布信息用于获取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计输电线路;
通过所述用电量分布信息获取区域内的用电量情况。
进一步的,区域地形资料包括在不同地形建造电塔的成本信息,以及电塔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根据人口和用电量分布确定输电线路的规划,建造模型时,需要考虑输电线路在输电过程中的用电量损耗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用电量负荷预测包括城镇居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的具体方法如下:
S201、确定负荷预测原则,收集相关电网资料,整理分析历史负荷变化趋势,确定拟规划配电网负荷预测水平,分析不同的负荷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S202、整理资料,对收集的国民经济报告,电网历史负荷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剔除异常数据,审核整理出负荷预测所需的最优数据,并进行修正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利用模拟法对配电网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具体方法如下:
规划设计和建设配电网过程中,需界定配电网的工作范围半径,便于后续的供电线路、确定线路半径、配置设备;电力主管部门需要依托城市未来规划资料,详细了解区域用电供需图标,根据未来区域用电量确定设计方案;根据电能运输损耗,合理选用性价比更高的配电技术,提高电网输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建造分析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77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