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8098.9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波;谭斌;徐闯;李良才;刘延龙;郭俊峰;翟勇;张彪;陆清元;奚成;李大源;张蕾;龚俊虎;崔阳华;谢海林;鄢巨平;李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30 | 分类号: | E01B25/30;E01D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地址: | 2013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磁浮 轨道交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U形的梁体和置于该梁体内的U形或Π形的轨道支承;所述轨道支承的底部与所述梁体的底部连为一体;所述轨道支承的高度低于所述梁体的高度,且所述梁体的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所述梁体与所述轨道支承之间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外U形的梁体的两臂为两个翼板,且在所述翼板的顶端都设有翼沿。采用本方案在建设磁悬浮轨道梁时不需要高空作业,日常维护检修方便,且双线拼装时自带应急疏散通道,与传统结构相比,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还降低了建设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磁悬浮技术最早由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并在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而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
磁浮轨道梁是磁悬浮列车的载体,并对列车有很强的约束力。目前常见的磁浮轨道梁有以下三种代表结构:
其一,以专利“预制钢筋混凝土中低速磁悬浮梁及其生产方法”(CN105297561B)为代表的单体组合矩形梁,在其结构中需要单独增设应急疏散平台和钢制结构,维保费用较大。在建设施工时铺设轨道、供电线路、通讯线路等都是高空作业,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管控风险。此外,该结构中没有保养和维修通道,检修时困难较大,使用过程中雨水容易污染梁的本体,从而影响城市美观。
其二,以专利“中低速磁浮交通组合梁单元、中低速磁浮交通组合梁、轨道系统及施工方法”(CN108374316A)为代表的磁浮轨道梁结构,该方案公开的结构中,只是重在解决上承式混凝土箱梁桥断面利用率低、常规混凝土U型梁构件材料用量大及现有波形钢腹板U型梁受力不合理等问题,而忽视了现有运行磁浮轨道交通存在的安装问题、应急疏散问题和保养维修问题、雨水污染梁本体的问题,且若采用其方案,则存在这些问题难以解决。
其三,以专利“一种磁悬浮抱轨式轨道交通双线轨道梁”(CN105544371A)为代表的磁浮轨道梁结构。该方案主要承力结构为中部矩形箱梁,并将左、右两个箱梁通过横梁的连接,解决线路的横向结构刚度和成本问题。没有解决本专利提出的通过桥梁结构改进和组合使用同时解决应急疏散问题、高空作业问题、日常维修问题、雨水污染梁本体问题、减少钢轨枕节约投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磁浮轨道梁结构都无法完美的同时解决高空作业的安全问题、日常检修不方便的问题和需要额外搭建应急疏散通道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不需要高空作业,且安装和日常检修方便,组合拼装后自带应急疏散通道,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包括外U形的梁体和置于该梁体内的U形或Π形的轨道支承,当采用Π形的轨道支承时,无需钢轨枕;所述轨道支承的底部与所述梁体的底部连为一体;所述轨道支承的高度低于所述梁体的高度,且所述梁体的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所述梁体与所述轨道支承之间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外U形的梁体的两臂为两个翼板,且在所述翼板的顶端都设有翼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U形的梁体为主要承力结构,设计其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且具有较大的纵向刚度。所述翼板为向外凹的弧形翼板,不仅增加了梁的横向刚度,且使得梁体与环境匹配也更为协调美观。同时,外凹的弧形结构也增大梁内安装空间,便于安装、保养和检修等工作的进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翼沿的下部设置有滴水反向角,进而能够防止雨水污染梁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支承结构有两种设置,当轨道支承为U形结构时,顶部安装钢轨枕,与现有技术完全结合。优化为Π形结构时,轨道支承体上部不安装钢轨枕,从而节约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8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