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质路堑预加固结构及构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8418.0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袁报;程云;张耀;袁碧玉;封志军;高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E01C3/06;E02D17/20;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陈令轩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质 路堑预 加固 结构 构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质路堑预加固结构及构造方法,该加固结构包括预制桩、固定锚杆及墙体结构;预制桩用于间隔嵌入路堑坡脚土体中;固定锚杆一端锚固在路堑侧壁、另一端与预制桩固定连接;墙体结构与路堑坡面连接,且其两侧与预制桩固定连接;还包括排水网,排水网铺设在墙体结构与路堑坡面之间。基于此结构,先在土质地基中压入预制桩,再分层开挖土体,同时施工固定锚杆;开挖的土质边坡处于预受力状态,不会产生垮塌破坏。本发明结构合理,加固边坡稳定,施工安全稳定,干扰因素小,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土质路堑预加固结构及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土质路堑开挖深度较大时,通常需要在坡脚设置挡土墙进行收坡加固。传统的挡土墙工程需要在路堑开挖完成后,开挖基坑,然后再立模浇筑墙体结构。由于基坑开挖后可能由于降雨天气或其它因素,基坑可能放置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导致不能及时施工挡土墙。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挡土墙基坑经常出现积水,而积水会软化地基基础,影响路堑坡脚的稳定,且开挖基坑形成的临时直立或陡坡侧壁易垮塌破坏;施工挡土墙时,挡土墙混凝土凝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设计强度。因此,在加固施工周期及加固的稳定性方面,传统的挡土墙工程存在众多潜在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加固施工周期长、加固易不稳的问题,提供一种土质路堑预加固结构及构造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加固路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土质路堑预加固结构,包括预制桩、固定锚杆及墙体结构;预制桩用于间隔嵌入路堑坡脚土体中;固定锚杆一端锚固在路堑侧壁、另一端与预制桩固定连接;墙体结构与路堑坡面连接,且其两侧与预制桩固定连接;还包括排水网,排水网铺设在墙体结构与路堑坡面之间。预制桩是开挖坡体的受力承载结构;固定锚杆可以增强预制桩的受力承载能力,加强加固结构与路堑边坡的联系;墙体结构用于拦挡预制桩之间的土体,防止土体滑动,维护路堑道路的正常运营;排水网用于排除墙体结构与边坡之间的渗水,保证加固结构及路堑坡脚的稳定。本发明结构合理,施工安全稳定,干扰因素小,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优选地,墙体结构的底部及表面均设有若干排水孔,用于加快排出排水网所排出的积水,减少向路堑坡脚底部土体下渗。
优选地,预制桩包括桩本体和桩尖,桩尖便于将预制桩压入土体,降低阻力。
进一步地,桩本体设有正面锚杆孔和侧面钢筋孔,正面锚杆孔用于固定锚杆通过,利于固定锚杆的施工;侧面钢筋孔用于预制桩与墙体结构的整体连接。
进一步地,桩本体的横截面可为矩形、圆形或菱形;优选矩形,受力更稳定。
优选地,各预制桩之间的间距为3-5m;预制桩的底部深入开挖路堑至少4m,加固稳定。
优选地,预制桩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制作方便,结构稳定,受力性能好。
优选地,墙体结构为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便于与预制桩连为一体,受力性能好,强度高。
本发明基于上述土质路堑预加固结构,提供该加固结构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定位预制桩,并将预制桩嵌入路堑坡脚土体至设计高程;
S2.分层开挖预制桩外侧及相邻预制桩之间的土质地基;
S3.在预制桩上施工该分层的固定锚杆;
S4.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施工至路堑高程;
S5.在相邻预制桩之间的开挖坡面铺设排水网;
S6.在开挖坡面上施工墙体结构,将墙体结构与两侧预制桩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8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