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仪表电子元器件引脚与导线焊接辅助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8763.4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1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施华能;孙永法;程义红;王瑜梅;孙圣辉;吴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金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245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仪表 电子元器件 引脚 导线 焊接 辅助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仪表电子元器件引脚与导线焊接辅助工装,用于一个电子元器件一和两个电子元器件二的焊接,电子元器件一包括本体和两端的引脚,电子元器件二包括导线和包覆导线的绝缘护套,所述焊接定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且两个第二定位槽设于第一定位槽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中间位置设有定位本体的中心凹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在中心凹槽的左右两侧设有定位引脚的侧面凹槽,所述侧面凹槽的外端设有与导线的端面配合以定位导线与引脚焊接长度的端面凹槽。本发明满足员工的快速、高效的焊接操作,焊接部位的尺寸和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得以保证,大大提高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
背景技术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电子元器件引脚与电线之间进行直接焊接在一起,来实现其功能;元器件引脚焊接部位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产品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现有的元器件引脚焊接为全手工焊接,焊接部位尺寸和焊点质量达不到可靠的保证,焊接质量完全用操作人员的熟悉度和焊接技能来保证,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无法保证,返修率高,同时产品质量受到不同人员技能高低的影响,这样大大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汽车仪表电子元器件引脚与导线焊接辅助工装,方便进行快速焊接,并保证焊接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仪表电子元器件引脚与导线焊接辅助工装,用于一个电子元器件一和两个电子元器件二的焊接,电子元器件一包括本体和两端的引脚,电子元器件二包括导线和包覆导线的绝缘护套,且导线的两端从绝缘护套伸出,所述焊接定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且两个第二定位槽设于第一定位槽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中间位置设有定位本体的中心凹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在中心凹槽的左右两侧设有定位引脚的侧面凹槽,所述侧面凹槽的外端设有与导线的端面配合以定位导线与引脚焊接长度的端面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设于第一定位凸台上,所述第二定位槽设于第二定位凸台上,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之间设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元器件一和元器件二的水平投影的中心线错开以使要焊接在一起的引脚和导线处于水平并排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口部至少其中一侧对应中心凹槽位置设有弹性压紧本体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优选为压缩泡棉。
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槽与绝缘护套过盈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口部设有导向斜角。
可选的,所述焊接定位装置设有底板,所述底板连接有驱动底板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盘和分割器,转盘与底板连接,分割器驱动转盘转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电子元器件一放置于第一定位槽,电子元器件二放置于第二定位槽,且在放置的同时,电子元器件一通过中心凹槽定位左右位置,电子元器件二通过端面凹槽定位左右位置,左右窜动量控制在0.2mm以内,此窜动量对焊接质量来说在可控范围内,不影响整体焊接质量,有效保证元器件引脚焊接可靠。
通过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的设置,保证所有元件(电子元器件一和电子元器件二)固定放置的一致性,保证了焊接点距离一致,提高了稳定性。
因而满足员工的快速、高效的焊接操作,焊接部位的尺寸和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得以保证,大大提高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同时为实现自动焊接机焊接的实现提供可能。
2、在第一定位槽的口部设置对电子元器件一径向方向压缩预紧的压缩泡棉,利用泡棉的良好的收缩和扩展特性,预紧电子元器件一,确保其精准定位,有效的保证了焊接的可靠性和一致,且不会对元器件质量造成不必要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金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黄山金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8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