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弹簧阀封堵液体的离心力微流控芯片微阀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8795.4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9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辉;杨明皓;刘伉伉;杨佳辰;张畅斌;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南京捷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99/00 | 分类号: | F16K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弹簧 封堵 液体 离心力 微流控 芯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弹簧阀封堵液体的结构,以解决样品检测中,有无弹簧阀封堵液体状态的转换,封堵液体状态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连接弹簧的圆珠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便于在弹簧阀腔内实现生物化学反应;未封堵液体的状态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连接弹簧的圆珠未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便于通过离心力使液体通过弹簧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样品检测领域及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中用于样品检测的弹簧阀封堵液体结构。
背景技术
芯片实验室或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化学及生物样品的处理、分析及检测过程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流体芯片上,由微流道形成网络,可以控制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的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快速、高效、高通量的分析检测,是现代生物和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平台。微流控芯片不仅能够完成传统化学和生物中的自动化操作、检测与分析,还可以顺利实现传统生物学和化学手段下很难完成或不能完成的某些实验。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其将各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等优势,在制药、临床诊断、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弹簧阀封堵液体的结构,以解决样品检测中,有无弹簧阀封堵液体状态的转换,封堵液体状态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连接弹簧的圆珠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便于在弹簧阀腔内实现生物化学反应;未封堵液体的状态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连接弹簧的圆珠未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便于通过离心力使液体通过弹簧阀。
本发明提供的弹簧阀封堵液体离心力微流控芯片微阀主要由圆珠、弹簧与弹簧阀腔组成。
本发明中,为实现圆珠封堵通道的切换,旋转轴带动芯片体转动时,离心力使得圆珠向远心方向移动,弹簧压缩,圆珠未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此时弹簧阀处于开启状态;旋转轴停止转动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圆珠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此时弹簧阀处于关闭状态;通过切换旋转轴转动/静止状态,完成弹簧阀的开启与关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转换速度较快,能够实现样品的便携式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 图1与图2是弹簧阀封堵结构示意图,图中1表示旋转轴,2表示圆珠,3表示弹簧,4表示弹簧阀腔。在图一中,圆珠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此时弹簧阀处于关闭状态;在图二中,弹簧压缩,圆珠未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此时弹簧阀处于开启状态。
2. 图3至图6是弹簧阀封堵结构应用示意图。在图3与图4中,1表示旋转轴,2表示圆珠,3表示弹簧,4表示弹簧阀腔,5表示弹簧阀漏斗形开口(近心端)的液体通道,6表示连接朝向弹簧阀腔底侧开口(远心端)的液体通道,在图3中,圆珠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此时弹簧阀处于关闭状态,液体无法通过弹簧阀流向远心端液体通道;在图4中,圆珠未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弹簧压缩,此时弹簧阀处于开启状态,液体可以通过弹簧阀流向远心端液体通道。在图5与图6中,1表示旋转轴,2表示圆珠,3表示弹簧,4表示弹簧阀腔,5表示连接弹簧阀漏斗形开口(近心端)的液体通道,6表示连接弹簧阀腔侧面开口的液体通道,在图5中,圆珠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此时弹簧阀处于关闭状态,液体无法通过连接弹簧阀腔侧面开口的液体通道;在图6中,圆珠未顶住近心端漏斗形开口处,弹簧压缩,此时弹簧阀处于开启状态,液体可以通过连接弹簧阀腔侧面开口的液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案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捷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南京捷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87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