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非嵌入式智能门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9043.X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海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47/00;E05B3/00;E05B9/00;E05B9/08;E05B17/22;E05B17/20;E05B15/00;E05B15/02;E05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1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嵌入式 智能 门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非嵌入式智能门锁,包括面板和锁芯盒,所述面板位于所述锁芯盒的一侧,所述锁芯盒的棱边设置有安装板一,所述安装板一上设置有若干个锁紧锁钉一,所述锁芯盒且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手栓、旋钮和盖板,所述手栓为L形结构,所述手栓靠近所述锁芯盒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所述锁芯盒且与设置于所述锁芯盒内侧上部的锁柱一固定连接,所述锁柱一位于所述滑槽一的内部,所述锁柱一的一端贯穿所述滑槽一和所述锁芯盒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锁芯盒的外部,所述锁柱一且位于所述滑槽一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丝杆一。有益效果:能够实现用户的不同需要,从而方便用户安装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非嵌入式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能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传统的智能门锁大多采用人脸识别门禁,由于人脸识别的生物别类、安全性高,相对于指纹等不存在丢失损坏。传统的智能锁大多采用嵌入式,由于门锁是嵌入门板内部的,拆装非常不方便,同时,空腔的门板结构强度也会有所降低,而非嵌入式门锁的安装简单方便,方便后期的维护。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非嵌入式智能门锁,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非嵌入式智能门锁,包括面板和锁芯盒,所述面板位于所述锁芯盒的一侧,所述锁芯盒的棱边设置有安装板一,所述安装板一上设置有若干个锁紧锁钉一,所述锁芯盒且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手栓、旋钮和盖板,所述手栓为L形结构,所述手栓靠近所述锁芯盒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所述锁芯盒且与设置于所述锁芯盒内侧上部的锁柱一固定连接,所述锁柱一位于所述滑槽一的内部,所述锁柱一的一端贯穿所述滑槽一和所述锁芯盒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锁芯盒的外部,所述锁柱一且位于所述滑槽一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丝杆一,所述滑槽一且远离所述锁柱一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一,所述丝杆一的一端贯穿所述驱动电机一且延伸至所述驱动电机一的另一端,所述滑槽一的下方设置有滑槽二,所述滑槽二的内侧设置有锁柱二,所述锁柱二的一端贯穿所述滑槽二和所述锁芯盒的一侧且延伸至所述锁芯盒的外部,所述锁柱二且位于所述滑槽二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丝杆二,所述滑槽二且远离所述锁柱二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二,所述丝杆二的一端贯穿所述驱动电机二且延伸至所述驱动电机二的另一端,所述滑槽二的下方设置有锁柱三,所述锁柱三通过中部套设的滑套一和滑套二与所述锁芯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锁柱三的一端贯穿所述锁芯盒且延伸至所述锁芯盒的外侧,所述锁柱三且靠近所述滑套二的一端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锁柱三且位于所述滑套一和所述滑套二之间的下部嵌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下部设置有与之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齿轮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所述锁芯盒的内侧下部一侧设置电池槽,所述电池槽与所述盖板匹配,所述电池槽的一侧设置有主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电路与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识别装置电连接,所述识别装置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识别装置位于所述面板的上部,所述面板的中部设置有把手,所述面板的外侧棱边设置有压条。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套,所述旋钮的中部设置有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盒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防盗装置,所述防盗装置与所述按键和所述行程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柱一和所述锁柱二上均设置有轴承,所述锁柱一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丝杆一固定连接,所述锁柱二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丝杆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盒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柱一、所述锁柱二和所述锁柱三匹配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海,未经杨光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90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圈上料的变径夹紧料台
- 下一篇:一种简易灌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