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9713.8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陈晨;何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云与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8 | 分类号: | F21S8/08;F21V21/34;A01G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植物 装置 | ||
1.一种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光单元及导轨单元,补光单元包括移动支架、设置于移动支架上的补光灯安装架及若干设置于补光灯安装架上的植物补光灯;导轨单元包括固定支架、与固定支架连接的导轨;移动支架与导轨活动连接;移动支架具有分别位于导轨两侧的侧支脚,侧支脚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行走轮,行走轮与导轨抵接;其中一个行走轮连接有驱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包括第一补光单元及第一导轨单元;第一补光单元包括第一移动支架、设置于第一移动支架底部的第一补光灯安装架及若干设置于第一补光灯安装架上的第一植物补光灯;第一导轨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支架、与第一固定支架的底部连接的第一导轨;第一移动支架具有位于第一导轨一侧的第一侧支脚及位于第一导轨另一侧的第二侧支脚;第一侧支脚及第二侧支脚的末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其中一个第一行走轮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导轨的顶部位于第一安装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单元还具有第一反顶螺钉,第一固定支架于第一导轨的顶部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螺孔,第一反顶螺钉穿过第一螺孔并与第一导轨的顶部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包括位于第一安装槽中的顶部横梁、与顶部横梁垂直连接的中间竖梁及与中间竖梁垂直连接的底部横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轮与第一导轨的中间竖梁抵接,第一行走轮位于底部横梁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轮与底部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脚及第二侧支脚的末端还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第一从动轮与底部横梁的底部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包括第二补光单元及第二导轨单元;第二补光单元包括第二移动支架、垂直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顶部的第二补光灯安装架及若干设置于第二补光灯安装架上的第二植物补光灯;第二导轨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支架、与第二固定支架的顶部连接的第二导轨;第二固定支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导轨的底部位于第二安装槽中;第二导轨包括位于第二安装槽中的底部横梁、与底部横梁垂直连接的中间竖梁及与中间竖梁垂直连接的顶部横梁;第二移动支架具有位于第二导轨一侧的第三侧支脚及位于第二导轨另一侧的第四侧支脚;第三侧支脚及第四侧支脚的末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行走轮,第二行走轮与第二导轨的中间竖梁抵接,第二行走轮位于顶部横梁的下方;其中一个第二行走轮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动式植物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支脚及第四侧支脚的末端还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与顶部横梁的顶部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云与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云与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971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加热的一体水烟
- 下一篇:一种秸秆造纸用新型磨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