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幕墙立柱上下端隐蔽式插芯转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0993.4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昭;崔开顺;刘倩;夏玉玲;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中建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1/8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立柱 下端 隐蔽 式插芯 转接 装置 | ||
应用于建筑幕墙领域内的一种幕墙立柱上下端隐蔽式插芯转接装置,由幕墙立柱、钢板折制插芯、不锈钢螺钉、绝缘防噪垫片装配安装组成,钢板折制插芯由钢板折弯、焊接制成,上下端的钢板折制插芯分别插入幕墙立柱上下端的截面空腔内,上下端钢板折制插芯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主体结构的上下端面连接,幕墙立柱上端的前端面通过不锈钢螺钉与钢板折制插芯的前端面连接,幕墙立柱的下端直接与钢板折制插芯插接。该装置安装简单快捷,安全可靠,适用性强,建筑效果美观精致,质量控制简单易行,能有效解决幕墙横梁安装的问题,且经济性好,在建筑幕墙领域内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立柱上下端隐蔽式插芯转接装置,应用于建筑幕墙领域内幕墙上下端连接的设计和安装。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中,幕墙与主体结构较为常见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是幕墙立柱连接在建筑结构外侧,二是幕墙立柱上下端连接安装。目前上下端连接安装的幕墙,其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转接方式通常采用“I型”槽钢、“L型”角钢、“L型”角码等转接件,将转接件通过螺栓夹持在幕墙的立柱上下端,并与主体结构相连;或通过闭口插芯,立柱外侧穿螺栓的方式安装。但这些安装方式幕墙上下端的转接件或螺栓构件等在室内外露,往往室内装饰无法遮挡,导致普遍存在幕墙室内上下端效果差的问题,另外传统的安装方式安装工序较多,调节施工误差不方便,施工难度较大,这些安装形式还造成上下端横梁安装不便,影响结构受力等问题,不能适应幕墙技术日益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幕墙上下端立柱转接的问题,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幕墙立柱上下端隐蔽式插芯转接装置,由幕墙立柱、钢板折制插芯、不锈钢螺钉、绝缘防噪垫片装配安装组成,该装置安装简单快捷,安全可靠,适用性强,建筑效果美观精致,质量控制简单易行,能有效解决幕墙横梁安装的问题,且经济性好,降低工程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幕墙立柱上下端隐蔽式插芯转接装置,由幕墙立柱、钢板折制插芯、不锈钢螺钉、绝缘防噪垫片装配安装组成,其特征是:钢板折制插芯由钢板折弯、焊接制成,上下端的钢板折制插芯分别插入幕墙立柱上下端的截面空腔内,上下端钢板折制插芯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主体结构的上下端面连接,幕墙立柱上端的前端面通过不锈钢机制螺钉与钢板折制插芯的前端面连接,幕墙立柱的下端直接与钢板折制插芯插接。
所述的钢板折制插芯由一块平钢板和一块折弯成U形的钢板在封口处焊接加工而成,侧面为开口形,其外形尺寸略小于幕墙立柱的截面空腔尺寸。
所述的上下端钢板折制插芯与幕墙立柱上下端插接,并连接上端的不锈钢机制螺钉后整体安装,幕墙立柱在三维方向定位好之后将上下端钢板折制插芯的上下端面与主体结构连接。
所述的钢板折制插芯与幕墙立柱的接触面设置了绝缘防噪垫片。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安装简单快捷:仅需将立柱与钢板折制插芯连接后,整体安装在结构上,安装简单快捷;
2.适用性强:可适用于钢、铝等任何材质的幕墙立柱,可适用于任何截面尺寸大小的幕墙立柱,可适用于所有结构洞口内及非结构洞口幕墙上下端的安装与连接,同时幕墙立柱的三维调节简单方便,适用性非常强。
3.安全可靠:钢板折制插芯与幕墙立柱插接承载力强,不锈钢螺钉仅需承载幕墙重力;幕墙立柱下端仅需插接,可伸缩性强,抗震性能强,适应主体结构变位能力强。
4.美观性强:钢板折制插芯及紧固件等所有构件均隐蔽于幕墙立柱内,室内不可视,效果简洁美观,有效解决了传统幕墙的弊端。
5.方便横梁安装:钢板折制插芯不同于普通插芯,其侧面为开口面,在上下端幕墙横梁螺栓安装时,没有干涉,方便横梁安装。
6.操作方便:无需采用脚手架或吊篮登高作业,仅需在楼层间操作即可实现洞口内幕墙立柱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中建幕墙装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中建幕墙装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09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矿机
- 下一篇:切割装置及智能割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