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渡金属-氮-碳纳米管共掺杂活性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1539.0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2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凤;朱益民;郑立彪;李喆;郭瑞娟;苗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8/16;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金属 纳米 掺杂 活性碳 还原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金属‑氮‑碳纳米管共掺杂活性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制备领域。包括活性碳载体预处理、在活性碳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高温热解炭化;在活性碳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步骤为:将过渡金属盐和锌酸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A;将含氮有机配体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B;将预处理后活性碳加入到溶液B中形成混合液;将溶液A加入到混合液中反应,反应后分离沉淀物、洗涤、干燥。该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吡啶氮、石墨氮和金属氮催化活性位点,高度分散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发达的三维孔结构,且石墨化程度高,从而具有较高的氧气还原催化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氧气催化还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金属-氮-碳纳米管共掺杂活性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将废水中有机物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高效的阴极氧气还原(ORR)性能对于保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温度较低(常温)且电解液为中性条件,导致阴极ORR反应难以按照理论上的四电子途径进行。缓慢的阴极ORR动力学将导致阴极过电位升高并降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适应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高活性ORR催化剂。
铂具有出色的ORR催化活性,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且稳定性差难以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实际应用。活性碳具有发达的多级孔结构、较高的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且廉价易得,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ORR催化剂之一。然而,普通活性碳缺乏足够的催化活性位点、石墨化度低、导电性不佳,导致其ORR催化活性不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探索了一些方法改进活性碳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增加活性碳表面的OH-、C=O和C-O官能团含量,在活性碳中掺杂氮、磷、硼等杂原子,以及在活性碳中嵌入铑、Ag-Pt、纳米CoFe2O4、Fe-N-C、Fe-Ag-N等金属基团等。这些方法提升了活性碳在中性溶液环境中的氧还原催化性能,从而提高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量。但是,如何有效增加活性碳的催化活性位点数量、提高其石墨化度,进一步提升活性碳的ORR催化性能,仍是本领域的巨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新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渡金属-氮-碳纳米管共掺杂活性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活性碳载体预处理的步骤、在活性碳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步骤、高温热解碳化的步骤;所述在活性碳上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步骤为:将过渡金属盐和锌酸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A;将含氮有机配体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B;将预处理后活性碳加入到溶液B中形成混合液;将溶液A加入到混合液中反应,反应后分离沉淀物、洗涤、干燥。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过渡金属盐为钴、铁、锰、镍或钼的硝酸盐、乙酸盐、氯化物或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锌酸盐为硝酸锌、乙酸锌、氯化锌和硫酸锌中的一种。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溶剂为水、甲醇和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溶液A与溶液B等体积。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含氮有机配体为含氮的多齿杂环有机物。
本发明优选为含氮的多齿杂环有机物为2-甲基咪唑、4,4’-联吡啶、邻菲罗啉和2,3,5-吡啶三酸中的一种。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活性碳、含氮有机配体、过渡金属盐和锌酸盐的投加量按g:mmol:mmol:mmol为1:10-45:1-6:1-6。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反应条件为:60-120℃水热反应7-12h;或常温反应12-4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1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