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路盒及建筑顶板安装过路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1836.5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何易寰;尹传斌;韩琪;曾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白晓晰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路 建筑 顶板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路盒及建筑顶板安装过路盒的方法。过路盒包括:顶端开口的盒体、用于供导线穿过的穿线机构、第一盒盖和第二盒盖;穿线机构设置于盒体的底部,并且,穿线机构的内部与盒体的内部相连通;第一盒盖具有预设高度且可拆卸地盖设于盒体的顶部,第一盒盖用于在预埋阶段遮盖盒体;第二盒盖置于盒体的内部且可拆卸地盖设于盒体的底部,第二盒盖用于在穿线阶段遮盖穿线机构。本发明中,第一盒盖具有预设高度,能够使得过路盒在预埋阶段凸出于建筑物,便于查找过路盒;在穿线阶段,第二盒盖置于盒体的内部且遮盖穿线机构,能够使得第二盒盖和盒体均低于建筑物的平面,避免过路盒整体凸出建筑物,保证建筑物在过路盒安装后的整体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路盒及建筑顶板安装过路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方向。装配式建筑是利用预制构件装配而成,不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作业量,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提高施工效率,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工程中。
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应用的主要构件是在工厂中生产制造,加工完成后运至现场拼装。所有机电管线均需要提前预制在混凝土构件中,因此对机电安装专业的深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电气设计主要是预制配电管的敷设,配电管需预制在楼板的预制层内。在建筑施工中,在进行顶板处配电管的敷设时,若顶板中暗敷的管径线路较大,则需要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走线。根据规范要求,配电管的全长超过5m,有三个弯曲时就必须增设过路盒,然而,户内顶板增设过路盒会影响住宅成品的美观,并且后期装修在不装设吊顶的情况下,无论进行何种处理,顶板上均会露出明显的过路盒面板。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过路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户内顶板增设过路盒易影响美观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建筑顶板安装过路盒的方法。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过路盒,过路盒包括:顶端开口的盒体、用于供导线穿过的穿线机构、第一盒盖和第二盒盖;其中,穿线机构设置于盒体的底部,并且,穿线机构的内部与盒体的内部相连通;第一盒盖具有预设高度且可拆卸地盖设于盒体的顶部,第一盒盖用于在预埋阶段遮盖盒体;第二盒盖置于盒体的内部且可拆卸地盖设于盒体的底部,第二盒盖用于在穿线阶段遮盖穿线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过路盒中,穿线机构包括:弧形的底板和两个侧板;其中,盒体的底壁沿盒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底板与盒体的底壁相连接且对应于通孔处;两个侧板分别与底板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且与盒体对应的侧壁相连接,两个侧板的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穿线孔;第二盒盖盖设于底板的上部且与盒体的底壁可拆卸连接,第二盒盖、底板和两个侧板围设成穿线通道。
进一步地,上述过路盒中,盒体在盒体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弧形的开口,每个开口均由盒体的底部向顶部处拱起,两个侧板与两个开口一一对应,并且,每个侧板对应于开口均设置有与开口相匹配的凸起部,每个凸起部均与对应的开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过路盒中,每个凸起部的厚度均大于盒体侧壁的厚度,并且,每个凸起部的外壁面与盒体侧壁的外壁面相齐平;第二盒盖为弧形,第二盒盖与两个凸起部置于盒体内的部分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过路盒中,穿线机构还包括:两个防损坏机构;其中,两个防损坏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穿线孔处,每个防损坏机构均用于防止导线损坏。
进一步地,上述过路盒中,每个防损坏机构均包括:弹性件和两个阻挡件;其中,两个阻挡件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弹性件的两端,弹性件的一端置于盒体的内部,弹性件穿设于对应的穿线孔,弹性件的另一端置于盒体的外部,每个阻挡件均用于阻挡弹性件的移动;弹性件开设有至少一个供导线穿过的过线孔。
进一步地,上述过路盒中,每个阻挡件均为弹性件对应端部的外壁沿周向设置的环形凸起。
进一步地,上述过路盒中,第一盒盖开设有凹槽;和/或,第二盒盖开设有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1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