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癌细胞识别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2240.7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辉;陈宇;方丽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翁志霖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癌细胞 识别 化学 发光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癌细胞识别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2)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孔道口修饰上硼酸基团,并装载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分子,所述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分子为Ru(phen)32+信号分子;
(3)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通过共价键合的形式封堵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道,形成介孔二氧化硅可控释放纳米材料;
所述金纳米颗粒为修饰有多羟基基团的金纳米颗粒;
(4)将介孔二氧化硅可控释放纳米材料通过共孵育的方式与癌细胞混合,并使用抗坏血酸对癌细胞进行刺激,癌细胞在抗坏血酸刺激过程中特异性产生H2O2,从而打开可控释放纳米材料的孔道,并释放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解在水中,并在剧烈搅拌下加入正硅酸乙酯,获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如下:将癌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加入介孔二氧化硅可控释放纳米材料进行共孵育,使用抗坏血酸的RPMI1640培养基处理细胞使其细胞内活性氧大量爆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二医院),未经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22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