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TE基站硬件资源调度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2800.9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2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苏强;刘极祥;胡丁丁;李旭光;王天琦;李明;赵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梁倩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e 基站 硬件 资源 调度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LTE基站硬件资源调度处理方法,包括:
采集各个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
根据预设的可调度硬件判断规则,对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个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及其冗余资源集合;
根据预设的硬件资源紧缺判断规则,对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及其紧缺资源集合;
针对于每一类紧缺资源,按照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对该紧缺资源的到达时间限制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将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确定为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
针对于每一个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根据从各个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到达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所需的时间的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对该紧缺资源的需求量,确定向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调度该紧缺资源的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及其向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调度该紧缺资源的数量;
其中,从各个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向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调度该紧缺资源的总耗时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各个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进一步包括:
通过Telnet、FTP或者SSH协议按照预设周期从网管获取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或者通过自动推送的方式按照预设周期从网管获取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度硬件判断规则包括:
根据基站配置的基带板数量、电源板的数量以及高负荷小区情况,确定电源板是否可调度;
若基站仅配置了F1频点,主控板为CCE1且历史时段内自忙时CPU负荷峰值不超过门限值,则确定主控板可调度;
若基带板未配置小区数据,则确定基带板可调度;
若双层组网基站中,基带板绑定的所有小区为D频,且历史时段内自忙时的上下行PRB利用率不超过门限值,则确定基带板可调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资源紧缺判断规则包括:
若小区自忙时平均E-RAB流量达到门限值、有效RRC用户数达到门限值、上行PRB利用率达到门限值以及上行流量达到门限值,确定该小区的基站为硬件资源紧缺基站;
若小区自忙时平均E-RAB流量达到门限值、有效RRC用户数达到门限值、下行利用率达到门限值以及下行流量达到门限值,确定该小区的基站为硬件资源紧缺基站;
若基带板、RRU以及光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硬件无法进行载波扩容,则确定基站为硬件资源紧缺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照预设的周期定时执行。
6.一种LTE基站硬件资源调度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适于采集各个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
第一分析模块,适于根据预设的可调度硬件判断规则,对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个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及其冗余资源集合;
第二分析模块,适于根据预设的硬件资源紧缺判断规则,对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及其紧缺资源集合;
调度处理模块,适于针对于每一类紧缺资源,按照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对该紧缺资源的到达时间限制的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依次将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确定为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
针对于每一个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根据从各个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到达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所需的时间的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对该紧缺资源的需求量,确定向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调度该紧缺资源的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及其向该目标硬件资源紧缺基站调度该紧缺资源的数量;
其中,从各个硬件资源冗余基站向各个硬件资源紧缺基站调度该紧缺资源的总耗时最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进一步适于:
通过Telnet、FTP或者SSH协议按照预设周期从网管获取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或者通过自动推送的方式按照预设周期从网管获取基站的硬件配置信息和业务指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28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时光停留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安全的区块链能力扩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