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测体温的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3767.1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体温 | ||
本申请属于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测体温的门,包括门框体,所述门框体的底部与地面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门框体的内部地面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测量触发装置,所述测量触发装置包括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的底部与滑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该可以测体温的门,通过设置门框体的一端设置有测量调节装置,测量调节装置包括有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的表面与门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达到了可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不同进行自动调节合适位置进行测量体温的效果,避免了现有的人工测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了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测体温的门。
背景技术
门,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是分割有限空间的一种实体,可以连接和阻断两个或多个空间的出入口。
目前现有的人体在发烧后需要进行测量体温,目前大多数都是采用水银温度计或者采用红外线温度测量仪进行操作,水银温度计在操作时,需要人体拿取水银放在身体身上,在等待一端时间后进行人工读数,当发烧人体过多时会导致水银温度计不够用,且导致后面的多人没办法进行测量检查,当采用红外线温度测量仪时,就需要采用人工拿取,对准每个发烧的病人额头进行测量读数,造成人工的工作量增大,还要进行读数记录,增加了人工成本,以及长时间人工操作会产生疲劳,所以需要样子可以测体温的门。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人体在发烧后需要进行测量体温,目前大多数都是采用水银温度计或者采用红外线温度测量仪进行操作,水银温度计在操作时,需要人体拿取水银放在身体身上,在等待一端时间后进行人工读数,当发烧人体过多时会导致水银温度计不够用,且导致后面的多人没办法进行测量检查,当采用红外线温度测量仪时,就需要采用人工拿取,对准每个发烧的病人额头进行测量读数,造成人工的工作量增大,还要进行读数记录,增加了人工成本,以及长时间人工操作会产生疲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以测体温的门。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可以测体温的门,包括门框体,所述门框体的底部与地面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门框体的内部地面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测量触发装置,所述测量触发装置包括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的底部与滑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所述门框体的一端设置有测量调节装置,所述测量调节装置包括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的表面与门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门框体的内顶部设置有调节触发装置,所述调节触发装置包括有横板,所述门框体的上内顶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与横板的表面滑动插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滑动槽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的表面与滑动槽的内壁滑动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弹簧达到了给踩踏板提供缓冲力的效果,当不在踩踏踩踏板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控制踩踏板复位的效果。
优选地,一个所述踩踏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与第一弹簧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接触点与接触块的表面滑动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在需要测量体温时,通过踩在踩踏板的表面,通过人体的重力控制踩踏板向下移动,带动接触块挤压第一接触开关打开工作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轴,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一接触开关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第一接触开关控制驱动电机工作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门框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座,多个所述轴承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均与第一链轮轴的表面固定连接,另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银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3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