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4504.2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冉曾令;肖彦波;青先国;何正熙;朱加良;何鹏;徐思捷;向美琼;吴茜;陈静;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3/00 | 分类号: | G01L13/00;G01L19/00;G01L19/06;G01L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引压管(2)、第二引压管(3)、第一光纤点式传感器(11)、第二光纤点式传感器(12)、第一保护管(13)和第二保护管(14),所述壳体(1)为圆柱体,其内部设置为空腔结构;
所述第一引压管(2)和第一保护管(13)的一端分别与壳体(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压管(3)和第二保护管(14)的一端分别与壳体(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管(13)的另一端和第二保护管(14)的另一端分别与阀门(15)的两端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感压膜片(4),所述感压膜片(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膜片(7)和第二限位膜片(8),其两面的中心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方片(5)和第二金属方片(6),所述感压膜片(4)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金属片(9)和第二弧形金属片(10);所述第一光纤点式传感器(11)一端与第一金属方片(5)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限位膜片(7)与第一弧形金属片(9)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点式传感器(12)一端与第二金属方片(6)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膜片(8)与第二弧形金属片(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压膜片(4)为中间薄且边缘加厚的圆形膜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膜片(7)的中心和第二限位膜片(8)的中心均设置有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金属片(9)穿过第一限位膜片(7)垂直固定于感压膜片(4)一面的边缘上,所述第二弧形金属片(10)穿过第二限位膜片(8)垂直固定于感压膜片(4)另一面的边缘上,所述第一弧形金属片(9)的中线和第二弧形金属片(10)的中线均穿过感压膜片(4)的圆心;
所述第一弧形金属片(9)不与第一限位膜片(7)接触,所述第二弧形金属片(10)不与第二限位膜片(8)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方片(5)垂直固定于感压膜片(4)的一面上,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弧形金属片(9)的中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光纤点式传感器(11)的一端与第一金属方片(5)的凹槽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限位膜片(7)的圆孔并穿设于第一弧形金属片(9)的凹槽;
所述第二金属方片(6)垂直固定于感压膜片(4)的另一面上,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弧形金属片(10)的中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光纤点式传感器(12)的一端与第二金属方片(6)的凹槽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膜片(8)并穿设于第二弧形金属片(10)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方片(5)的凹槽设置于其中线上,且凹槽所在中线穿过感压膜片(4)的圆心;所述第二金属方片(6)的凹槽设置于其中线上,且凹槽所在中线穿过感压膜片(4)的圆心;
所述第一金属方片(5)、第二金属方片(6)、所述第一弧形金属片(9)和第二弧形金属片(10)均在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点式传感器的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传感器关于感压膜片(4)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45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