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规模带有垃圾投放标识装置的回收系统及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5993.3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1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崔成盛;闫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陆柜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3/00;B65C9/46;B65C9/26;G06Q20/3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规模 带有 垃圾 投放 标识 装置 回收 系统 分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带有垃圾投放标识装置的回收系统及分类方法,包括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的侧面设有若干投放口,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的侧面固定有标签生成装置,所述标签生成装置用于采集投放者收款信息进而生成识别码标签并且通过该识别码标签绑定投放者的收款信息。本发明将令人头疼的垃圾“前端分类”转变为垃圾“后端分类”,将垃圾运送至分拣车间后,再人工进行逐一拆包分类计量,将核算金额打入相应的投放者收款账户,将分类好的物资出售获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垃圾投放标识装置的垃圾回收系统及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大中小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的传统模式是在小区内部或街道两侧设置垃圾箱,让人们主动将垃圾投递到相应的垃圾桶内,我们称之为“前端分类”,但这种分类模式看似简单,但实施推进起来却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如何进行强制分类确实是十分头疼的事情。申请人多年走访调研了国内外大小城市的多个居民小区,发现普通大众是具备基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的,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导致垃圾分类困难重重的原因不是普通大众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不行,而是人力资源的错配(普通大众根本不可能具备识别如此庞杂的垃圾分类能力——人类目前已经在地球上造出的产品超过500亿种)、价值的错配(可回收垃圾具有合理的回收价值的资源,其他垃圾是有负经济价值的,而对用户处理而言却被一视同仁无偿收集甚至混运)、科学技术的错配(在垃圾分类行业中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是被长期忽略的,与垃圾回收的巨额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匹配)。为了解决困扰社会的垃圾分类难题,目前人们正在研究各种垃圾分类的方法或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查询系统中已授权的两篇专利CN103569551B和CN103578184B,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为了提高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均设立了积分奖励兑换机制,但人们在进行投递之前还是需要将垃圾分门别类后再进行投放或每次只能进行单次投放,且二者的核心技术方案均包括称重或识别模块,不管是称重模块还是识别模块,其均无法估算种类繁杂的垃圾,比如一个废旧手机或充电器的价值;其次,用于回收的箱体的容积有限,无法匹配当前工作居住环境的人居密度,以致与垃圾实际产生的数量和速度相去甚远;另外,现有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法的奖励机制通常为非现金性质的积分奖励,通过积分兑换相应的产品,如洗衣粉、肥皂等,但这种奖励兑换流程繁琐,与垃圾的实际价值偏差较大,很难大规模标准化实施,对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作用有限,因此,上述两种垃圾分类方法均存在着局限性,很难进行真正的大规模落地实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国内外垃圾回收系统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大规模标准化系统化作业的带有垃圾投放标识装置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其分类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严峻的资源及环境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垃圾投放标识装置的回收系统,包括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的侧面设有一个或多个投放口,所述垃圾收集装置上还设有标签生成装置,所述标签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识别码进而通过该识别码绑定投放者的收款信息。
本发明的垃圾投放标识装置的垃圾回收系统,使用时,投放者通过标签生成装置提供的标签对垃圾进行标记后,从投放口投入垃圾收集装置内,垃圾被回收后,回收者通过读取该标签来识别投放者,使投放者获得相应的报酬。
优选地,所述垃圾收集装置为集装箱或垃圾场。
优选地,所述标签生成装置包括收款信息采集单元和识别码生成单元,所述收款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投放者收款信息,所述识别码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收款信息采集单元获得的收款信息生成编码标签。
优选地,所述收款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投放者的收款码,例如微信、支付宝、云闪付、PayPal、Apple Pay等交易工具的收款码,所述识别码生成单元根据该收款码,打印或提供一张与该收款码对应的编码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陆柜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陆柜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59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