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7823.9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华胜;王宜坤;朱大明;于朝敏;张文灿;周兵;凌代芬;马双喜;王晓宏;王爱听;吴金霞;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3/70;C05F17/20;C05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秸秆 发酵 有机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属于农业技术领域,解决了植物秸秆、禽畜粪便以及猪场污水分别处理,无法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植物秸秆50‑65份、禽畜粪便20‑30份、豆粕15‑20份、麸皮25‑35份、发酵菌液4‑8份、保水剂3‑7份、草木灰10‑15份、膨润土20‑35份、粪便污水30‑4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所述植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将大量秸秆资源与禽畜粪便、粪便污水有效利用,综合利用了植物秸秆和粪便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回收,生产中无废水、废液、废渣的排放,同时,兼顾土壤改良功能与肥料持水保肥的特点,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植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所使用的肥料主要为氮肥、肥精、钾肥以及锯末,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不够,各类养份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结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还影响农产品的品质。而养殖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鸡粪、羊粪、牛粪和猪粪,这些禽畜粪便都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这种有机肥料的肥效大;而且,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高附加值的农业废弃物,如植物秸秆,目前,植物秸秆通常成为堆在田间地头和路边的废弃物,日晒雨淋,腐烂变质,不仅占用土地还导致植物病虫害,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如何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是减少农业污染、节约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而猪场污水作为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废水,由于猪场污水主要包括猪尿、猪粪和猪舍冲洗水。这类污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针对猪场污水的处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污水处理以及粪便的发酵都是分别分开进行,占用的资源大,处理不方便,全部使用粪便直接进行堆肥,透气性差,肥料中肥力肥效差,而且污水处理后的废水也是直接排放,处理后的废水中仍然含有较多的臭味物质,以及大量的细菌,不能再次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也会对排放的河流或者田地等造成一定的污染。
如何能够有效将植物秸秆、禽畜粪便以及猪场污水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植物秸秆、禽畜粪便以及猪场污水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系统中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目的。需要提供一种植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植物秸秆50-65份、禽畜粪便20-30份、豆粕15-20份、麸皮25-35份、发酵菌液4-8份、保水剂3-7份、草木灰10-15份、膨润土20-35份、粪便污水30-4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植物秸秆55-60份、禽畜粪便23-27份、豆粕16-19份、麸皮27-33份、发酵菌液5-7份、保水剂4-6份、草木灰12-14份、膨润土25-30份、粪便污水33-37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植物秸秆58份、禽畜粪便25份、豆粕17份、麸皮30份、发酵菌液6份、保水剂5份、草木灰13份、膨润土28份、粪便污水35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秸秆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稻草按重量比为1-3:2-5:2-3混合,并通过粉碎机粉碎至长度小于1cm的短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禽畜粪便为鸡粪、羊粪、牛粪和猪粪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酵菌液为枯草芽孢杆菌、诺卡氏菌、高温放线菌、链霉菌、酵母菌、乳酸杆菌按重量比为1:1:1:1:1:1组成培菌,并以每公斤兑水10L稀释培菌半个小时制得菌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8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