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保险杠安装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8024.3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殷俊龙;晏菁;王丽婷;王红日;蒋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0R19/50;B60Q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瞿卫军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险杠 安装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安装系统,其包括:后保险杠;后保险杠蒙皮,沿着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形成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沿Y向延伸,第三部分沿X向延伸,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尾灯支架,安装在车辆尾部,通过连接后保险杠蒙皮来连接后保险杠,并且尾灯支架与第一部分相对于X向组装;后保险杠侧支架,设置在车辆尾部侧边用于支撑后保险杠,并且与第三部分相对于Y向组装且同时保证第二部分相对于尾灯的定位。本发明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系统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费用、组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保险杠蒙皮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为折线的后保险杠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后保险杠蒙皮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为平滑地、类似直线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后保险杠侧支架与后保险杠蒙皮、尾灯与后保险杠蒙皮的传统卡接方式,即可控制后保险杠蒙皮的位置进而控制后保险杠蒙皮与尾灯的间隙面差。但是,当后保险杠蒙皮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为折线时,在分缝线的拐点位置附近的后保险杠蒙皮由于其后面无支架支撑,因此在该区域,后保险杠蒙皮的位置无法控制,即使在这个区域后保险杠蒙皮背面设置有支架,但是如果仍用传统的卡扣进行连接会需要较大的力,这将使这个区域难以装配。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后保险杠安装系统,其在后保险杠蒙皮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为折线时仍可以有效保证后保险杠蒙皮与尾灯的间隙面差。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的后保险杠安装系统,以解决在后保险杠蒙皮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为折线时,位于分缝线拐点位置附近的后保险杠蒙皮难以装配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的上述后保险杠安装系统的车辆,以解决在后保险杠蒙皮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为折线时,位于分缝线拐点位置附近的后保险杠蒙皮难以装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安装系统,其包括:后保险杠;后保险杠蒙皮,沿着与车辆尾灯的分缝线形成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沿Y向延伸,第三部分沿X向(车身方向)延伸,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尾灯支架,安装在车辆尾部,通过连接后保险杠蒙皮来连接后保险杠,并且尾灯支架与第一部分相对于X向组装;后保险杠侧支架,设置在车辆尾部侧边用于支撑后保险杠,并且与第三部分相对于Y向组装且同时保证第二部分相对于尾灯的定位。
可选地,后保险杠侧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以及从第一支架部向第二部分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架部,其中,第一支架部与第三部分连接,第二支架部与第二部分连接。
可选地,第二支架部在靠近分缝线拐角处形成有第三卡扣部,第三卡扣部包括:第三突出部,从第二支架部的表面垂直延伸;以及第三钩部,从第三突出部的一端垂直于第三突出部延伸,并且在末端形成向上延伸的挂钩。
可选地,第二部分形成有对应于第三卡扣部的第四卡扣部,第四卡扣部包括:第四突出部,从后保险杠蒙皮的表面垂直延伸;第四钩部,从第四突出部的一端垂直于第四突出部延伸,并且在末端形成向下延伸的挂钩。
可选地,后保险杠蒙皮的第一部分形成有第一卡扣孔,以与尾灯支架进行卡扣连接。
可选地,尾灯支架形成有对应于第一卡扣孔的第一卡扣部,并通过第一卡扣部与第一卡扣孔的连接来固定第一部分。
可选地,后保险杠蒙皮的第三部分形成有第二卡扣孔,以与第一支架部进行卡扣连接。
可选地,第一支架部形成有对应于第二卡扣孔的第二卡扣部,并通过第二卡扣部与第二卡扣孔的连接来固定第三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后保险杠安装系统。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8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