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循环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8219.8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7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白银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正元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5D17/02;F25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胡妍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循环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热泵,所述热泵包括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吸热端与被冷却设备和水泵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热泵、被冷却设备和水泵形成冷循环系统;所述放热端与余热利用系统和第二水泵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热泵、余热利用系统和第二水泵形成热网循环系统。本发明的工业循环冷却系统在使用时可以节约循环水的用量,减少补充水的用量,同时通过热泵连通热网循环系统,热泵将在冷循环系统中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热网循环系统加以利用,此过程既可以使得冷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水降温,从而可以减少冷却塔的使用,又可以将热量进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循环水利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业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工业循环冷却系统在使用时,先是由水泵将冷水池中的冷水进行输送,输送给被冷却设备,之后冷水吸热升温输入到热水池,再由上塔泵将热水池中的热水输送到冷却塔中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再返回至冷水池中再次利用;此循环过程中需要用到冷却塔,且循环水此循环过程中易被散失,在工业生产中,每天需要不断地补充用水,且循环水在冷却塔中冷却降温时,其热量被浪费得不到利用,即现有的循环水系统不仅浪费较多的水资源,且较多的热量得不到利用而被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循环冷却系统,该工业循环冷却系统在使用时可以节约循环水的用量,减少补充水的用量,同时通过热泵连通热网循环系统,热泵将在冷循环系统中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热网循环系统加以利用,此过程既可以使得冷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水降温,从而可以减少冷却塔的使用,又可以将热量进行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热泵,所述热泵包括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吸热端与被冷却设备和水泵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热泵、被冷却设备和水泵形成冷循环系统;所述放热端与余热利用系统和第二水泵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热泵、余热利用系统和第二水泵形成热网循环系统。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冷循环系统中,热泵取代冷却塔进行工作,将循环水进行冷却,此过程可以减少循环水的蒸发量,进而节约工业循环水的用量,降低成本;此外,热泵的吸热端连通冷循环系统,其放热端连通有热网循环系统,可以将在吸热端吸收的热量利用到热网循环中,具体为热泵的吸热端将冷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水中的热量吸收,由放热端将该热量释放到热网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内,对热网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进行加热进而将热量进行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与所述热泵之间设置有补水泵。
在本技术方案中,补水泵向冷循环系统内进行补水,以保证其循环水的水量充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热泵之间设置有第二补水泵。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补水泵向热网循环系统内补充循环介质,以保证其循环介质流量充足,此处的循环介质可以为水或其他流体。
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利用系统为发电系统、循环加热系统、供暖系统或余热拖动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技术方案中,热泵的放热端对热网循环系统中的媒介液体(可以是水或者其他流体)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65-130℃之间,可用于高效的小流量大温差供暖、加热其他物质、利用发电、采用动力拖动方式给用电设备直接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冷循环系统中循环水的流向为热泵的吸热端到水泵再到被冷却设备的循环流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冷循环系统在运行时,因热泵、水泵和被冷却设备通过管道相互连通为循环回路,故循环水在该冷循环系统中进行循环时,热泵将循环水进行吸热进而降温,降温后的循环水流被水泵传输到被冷却设备处将被冷却设备冷却,经过被冷却设备后的循环水吸热升温再次传输到热泵的吸热端处进行降温;如此循环往复过程中,无需使用冷水池和热水池进行周转,直接回路循环,循环速度快,效率高,且节省了空间和循环水的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正元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正元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8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