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罩及使用该面罩的防疫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8837.2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5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娟;孙天格;刘文立;崔卫华;冯晔;冯逸君;张子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27/28;A41D3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罩 使用 防疫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罩及使用该面罩的防疫组件,面罩包括四周与人体面部对应部位密封配合的面罩本体,面罩本体包括前侧罩体和设置于前侧罩体左右两侧的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前侧罩体、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均由透明材料制成,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透气孔,透气孔处被透气滤层封堵,面罩本体的后侧中部还可以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格挡棱,格挡棱的后端用于与人体面部对应部位密封配合以将面罩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与人体眼部对应的上侧区域和位于上侧区域下侧的下侧区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罩与面部之间无密封配合关系而导致防疫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防疫领域中的面罩及使用该面罩的防疫组件。
背景技术
因此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需要佩戴口罩和防护眼罩,在防护等级较高的环境中,还需要佩戴面罩,面罩、口罩和防护眼罩总称防疫组件,现有技术中的口罩如中国专利CN110381761A公开的“口罩”,其博阿凯用于覆盖佩戴者面部的口罩主体部和左右一对耳挂部,口罩主体部具有向上下方向展开的多个褶皱,口罩主体部起到防护作用,其包括前面侧无纺布、过滤件及后面侧无纺布。在出厂时,我减小出厂时产品体积,各褶皱平叠在一起,在需要佩戴时,使用人员上下拉拽褶皱,将褶皱展开,使得口罩主体形成一个兜状,从而增加口罩主体部的面积,以完全护住使用人员的口部和鼻部。现有的这种口罩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褶皱只是为了减小口罩出厂时体积的作用,因此褶皱的左右两端与口罩主体的左右两个竖向边缘棱平压在一起,在使用者佩戴口罩后,褶皱的中部就会被完全展开而不具备上下伸缩功能。医护人员在佩戴口罩后,还需要进行说话,说话时,下巴会绕下颌关节进行上下摆动,频繁的这个摆动动作会使得口罩主体不停的向下滑动,对于有胡渣的男士来说,胡渣的存在会使得口罩主体的下滑更快,医护人员就不得不用手去提拉口罩主体的高度,而此时医护人员的手上可能已经沾染病毒,这个提拉口罩的动作极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这也正是此次新冠病毒事件中,在装备完善的情况下,仍有几千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主要原因。
此外,口罩主体的材料不能沾水,使用人员呼出的潮湿气体直接作用于口罩主体上,大量的湿气会减小口罩的使用寿命;由于人体面部存在凹凸位置,口罩边缘与人体面部之间不能良好贴合而不能形成密封,这也会增加使用者被感染的几率。
现有技术中的面罩是敞开的,其保护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罩与面部之间无密封配合关系而导致防疫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面罩的防疫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面罩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面罩,包括四周与人体面部对应部位密封配合的面罩本体,面罩本体包括前侧罩体和设置于前侧罩体左右两侧的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前侧罩体、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均由透明材料制成,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透气孔,透气孔处被透气滤层封堵,面罩本体的后侧中部还可以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格挡棱,格挡棱的后端用于与人体面部对应部位密封配合以将面罩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与人体眼部对应的上侧区域和位于上侧区域下侧的下侧区域。
格挡棱由弹性材料制成。
面罩本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用于与防护服的弹性筋钩挂配合的沟槽。
本发明中防疫组件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疫组件,包括口罩和面罩,面罩包括四周与人体面部对应部位密封配合的面罩本体,面罩本体包括前侧罩体和设置于前侧罩体左右两侧的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前侧罩体、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均由透明材料制成,左侧罩体和右侧罩体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透气孔,透气孔处被透气滤层封堵,面罩本体的后侧中部还可以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格挡棱,格挡棱的后端用于与人体面部对应部位密封配合以将面罩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与人体眼部对应的上侧区域和位于上侧区域下侧的下侧区域。
格挡棱由弹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未经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8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