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软质防弹层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9002.9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8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尹邦进;王超生;陈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碳化 改性 超高 聚乙烯 纤维 防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软质防弹层,包括一种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软质防弹层,包括防弹层本体,所述防弹层本体一侧设有多个改性纤维加强筋,且改性纤维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真空弹层,所述真空弹层内部缝接有固定胶板,且固定胶板上设有穿过孔所述固定胶板顶部连接胶囊袋,且胶囊袋四周连接胶框,所述胶框一侧连接有喷粉管头,且胶框另一侧连接有鼓吹件,所述防弹层本体连接有缓冲层板,且缓冲层板上连接有多个缓冲单体,本发明在真空弹层内部通过鼓吹件将镁粉从胶框中吹出,镁粉粘附在弹头增加了弹头的摩擦力,便于对弹头动能的吸收,同时胶囊袋阻燃胶对弹头涂抹,一方面便于镁粉粘附,另一方面减缓弹头摩擦燃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弹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软质防弹层。
背景技术
软质防弹材料是由无纬布多层叠合在一起的高性能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主要是通过纤维的变形吸收投射物的能量从而达到防弹目的,通过在国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纳米碳化硼防弹陶瓷的技术,设计开发的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保持了纤维超高模量和超高强度的性能基础上,增加了纤维织物的硬度和强度,采用碳化硼改性的纤维布做软质防弹材料可以消耗更大的弹头动能,另外由于织物硬度高,织物在受到弹头侵彻瞬间,弹头会产生角度偏转,从而削弱了弹头的侵彻能力,最终达到提升防弹性能,其防弹机理是改变弹头或破片的形状,降低动能,起到防弹作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主要是通过纤维的变形吸收投射物的能量从而达到防弹目的,弹头击中织物后,产生的应变波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主要累及被打击的纤维,但纵向波的交接点可将应力传给辅助纤维,横向波产生的位移也通过交接点使边缘纤维承受传来的应力,弹道学试验表明,40%~50%的能量被辅助纤维所吸收。这样,织物的交接点越多,能量吸收就越多,防弹性能越好。
现有软质防弹层利用投射物击中着弹点后,投射物与防弹层之间的多层接触后达到降低弹头动能效果,但由于弹头击中防弹层有完整的圆柱体弹头和破碎片之分,完整圆柱体弹头对防弹层造成拉伸能量,破碎物接触到防弹层纤维后,对其产生剪切应力,对防弹层表面进行撕扯,当圆柱体弹头和破碎片同时击中时,会使得防弹层表面同时接受到拉伸作用和剪切作用,使得防弹层表面破坏加剧,圆柱体的弹头表面较为光滑,防弹层外侧击穿后,防弹层外侧不能很好的对弹头的动能进行减少,同时圆柱体的弹头在为接触至防弹层内部的纤维时,高速光滑弹头容易与防弹层快速击穿并摩擦产热,对防弹层破话加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软质防弹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软质防弹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碳化硼改性超高聚乙烯纤维软质防弹层,包括防弹层本体,所述防弹层本体一侧设有多个纵横连接的改性纤维加强筋,且纵横连接的改性纤维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真空弹层,所述真空弹层内部缝接有固定胶板,且固定胶板上设有穿过孔所述固定胶板顶部连接有用以装载阻燃胶的胶囊袋,且胶囊袋四周连接有用以装镁粉的胶框,所述胶框一侧连接有喷粉管头,且胶框另一侧连接有鼓吹件,所述防弹层本体远离真空弹层的一侧连接有缓冲层板,且缓冲层板上连接有多个缓冲单体,通过鼓吹件便于将胶框中的镁粉从四周喷至弹头外侧,同时弹头击破胶囊袋后便于和阻燃剂充分接触。
优选的,所述鼓吹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连接在固定胶板顶部,所述气囊顶部连通有软胶管,且软胶管与胶框一侧连通,软胶管有利于将气囊中的气体导入胶框内部。
优选的,所述软胶管顶部设有接触胶块,且接触胶块顶部与真空弹层接触,便于弹头在击破真空弹层后对接触胶块的冲击。
优选的,所述软胶管为螺旋状,有利于软胶管实现收缩挤压,便于将软胶管内部气体挤出。
优选的,所述胶囊袋呈矩形缝接有弧形连接块,且弧形连接块与真空弹层缝接,有利于提高真空弹层与胶囊袋顶部之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9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