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9187.3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5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俊;赖传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铂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6 | 分类号: | A24F40/46;A24F40/42;A24F40/10;A61M11/00;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涂年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漏油 冷凝 雾化 装置 | ||
1.一种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吸嘴、固定架、注油密封件、壳体、雾化组件和底座;所述吸嘴内部开有通孔形成出气道;所述固定架与注油密封件装配形成的一体结构,顶部与所述吸嘴底部密封衔接、底部与所述壳体顶部密封衔接,所述一体结构中部形成多气道注油腔;所述壳体中部密封结构形成油仓;所述壳体底部中心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雾化组件的结构,所述壳体底部周圈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所述底座上部与所述壳体下部形成雾化混合腔;所述底座周圈设有若干进气道;外界气流经所述进气道进入雾化混合腔,将雾化后的烟油气雾依次经所述油仓、多气道注油腔后从出气道中排出直至被人体吸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若干气道柱用于将所述雾化混合腔和多气道注油腔贯通,所述气道柱用于将烟油气雾向所述多气道注油腔排出;所述壳体底部中心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座和用于固定所述雾化座的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外壁周圈套设所述雾化座后密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槽中;所述雾化组件为陶瓷发热体/金属发热体;所述雾化座为弹性件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柱为空心回转柱体结构,所述气道柱中心设有用于防止变形的气管;所述壳体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座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外圈套设有用于防止变形的装饰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密封件内部设有注油柱、排气柱和结构柱;所述注油柱用于注油,所述排气柱用于排气,所述结构柱用于将所述注油密封件安装在固定架的固定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密封件与所述固定架为一体式结构/分离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若干雾化气道口、进气道和底座通孔;所述进气道用于提供整个雾化装置的进气,所述底座通孔用于安装密封绝缘件和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与所述固定架通过螺纹结构或者过盈配合固定连接以形成密封的注油腔;所述吸嘴内上壁面与注油柱、排气柱的顶面过盈挤压以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气道柱至少有一个为盲孔结构,所述盲孔结构侧壁开有侧进气孔作为雾化装置的进气口;底座侧壁的进气道去除以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形成密封的雾化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为碗状结构,所述雾化组件内部为带有倾斜角度的凹孔,所述雾化组件底部带有发热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铂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铂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91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