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0281.0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黄成;祝峻;王挺;余剑英;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主分类号: | E02D27/48 | 分类号: | E02D27/48;E02D5/74;E02D3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 地基基础 钢管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包括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的一侧设有操作坑(11),所述地基(1)的另一侧设有施工坑(12),所述操作坑(11)和施工坑(12)的底部均固定镶嵌有加固锚杆(13),所述施工坑(12)的内部固定铺设有施工轨道板(14),所述施工坑(1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辅助钢板(15),所述辅助钢板(15)的一端通过加固螺栓(16)固定安装于施工坑(12)的底部,所述辅助钢板(15)的内部设有预留通孔(17),所述施工轨道板(14)的表面安装有钻机(2),所述钻机(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钢管(21),所述钢管(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钻头(22)。
2.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21)的内部设有灌注通孔(23),所述钢管(21)的表面钻入地基(1)的内部。
3.根据所述权利要求2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形挡块(24),所述圆形挡块(24)的表面滑动连接于灌注通孔(23)的一端。
4.根据所述权利要求3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挡块(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绳(25),所述拉绳(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钻头(22)的另一端。
5.根据所述权利要求3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挡块(24)和灌注通孔(22)等间距均匀分布于钢管(21)的内部。
6.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既有建筑进行测量,绘制图纸,计算承载力度、预埋深度和数量,形成书面记录文件;
S2、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形成保护围挡和隔离墙;
S3、在既有建筑两侧开挖,形成操作坑和施工坑,整平底部,竖直插入加固锚杆进行底部加固;
S4、安装辅助钢板至施工坑侧面,底部采用加固螺栓进行锚固,并且在钢管位置预留出预留通孔;
S5、在施工坑底部安装施工轨道板和钻机,并且连接钢管,端部安装钻头;
S6、启动钻机进行水平钻孔,钻头带着钢管水平插入地基中,从施工坑部位插入,从操作坑部位钻出;
S7、拆卸钻机和钻头,移动位置一次埋入钢管至地基中;
S8、拉动拉绳拉出圆形挡块、向钢管中灌注混凝土浆料,填充内部空间和灌注通孔;
S9、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最后填埋操作坑和施工坑,即可完成施工。
7.根据所述权利要求6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的保护围挡为钢结构支撑,并且均匀安装到既有建筑四周位置。
8.根据所述权利要求6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预留通孔在加工辅助钢板时直接切割成型。
9.根据所述权利要求6的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启动钻机保证水平均匀钻进,且钻进速率为1.5米每分钟至2米每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02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