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管理缓存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0543.3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2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吕烁;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122 | 分类号: | G06F12/122;G06F12/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黄倩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理 缓存 方法 电子设备 计算机 程序 产品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管理缓存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一种用于管理缓存的方法包括根据要访问的第一数据块在第一缓存中缺失的确定,从存储第一数据块的存储装置访问第一数据块;根据第一缓存已满的确定,基于与多种驱逐策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从多种驱逐策略中选择用于驱逐第一缓存中的数据块的驱逐策略,多个参数指示多种驱逐策略被选择的相应可能性;基于所选择的驱逐策略,将第一缓存中的第二数据块驱逐至第二缓存中,第二缓存用于记录从第一缓存被驱逐的数据块;以及将所访问的第一数据块缓存在第一缓存中。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提高缓存命中率,从而提高系统的访问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涉及数据存储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管理缓存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存储系统中,通常将经常访问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当存在新数据要被加入到缓存中但缓存已满时,需要基于某种驱逐策略将缓存中的旧数据换出,从而使新数据能够被加入到缓存中。在传统方案中,缓存驱逐策略通常是固定的,诸如基于先进先出(FIFO)算法的策略(其逐出最先进入到缓存中的数据)、基于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的策略(其逐出最长时间未被访问的数据)、或者基于最不频繁使用(LFU)算法的策略(其逐出一段时间内被访问次数最少的数据)等。这些驱逐策略所适用的场景往往不同,因此使用单一驱逐策略往往难以实现较高的缓存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管理缓存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理缓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要访问的第一数据块在第一缓存中缺失的确定,从存储第一数据块的存储装置访问第一数据块;根据第一缓存已满的确定,基于与多种驱逐策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从多种驱逐策略中选择用于驱逐第一缓存中的数据块的驱逐策略,多个参数指示多种驱逐策略被选择的相应可能性;基于所选择的驱逐策略,将第一缓存中的第二数据块驱逐至第二缓存中,第二缓存用于记录从第一缓存被驱逐的数据块;以及将所访问的第一数据块缓存在第一缓存中。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被耦合到处理器并且存储用于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该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设备执行动作,动作包括:根据要访问的第一数据块在第一缓存中缺失的确定,从存储第一数据块的存储装置访问第一数据块;根据第一缓存已满的确定,基于与多种驱逐策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从多种驱逐策略中选择用于驱逐第一缓存中的数据块的驱逐策略,多个参数指示多种驱逐策略被选择的相应可能性;基于所选择的驱逐策略,将第一缓存中的第二数据块驱逐至第二缓存中,第二缓存用于记录从第一缓存被驱逐的数据块;以及将所访问的第一数据块缓存在第一缓存中。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并且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由设备执行时使该设备执行根据以上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以上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提供发明内容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发明内容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在其中被实施的示例环境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管理缓存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缓存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0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