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图像传感器中镜头阴影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0836.1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8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想;王勇;温建新;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81 | 分类号: | H04N23/81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75 | 代理人: | 吴世华;马盼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图像传感器 镜头 阴影 校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传感器中镜头阴影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图像传感器采集镜头阴影图像,获取镜头阴影图像的亮度中心;S02:计算镜头阴影图像中亮度中心到图像四个角点之间的最大距离DistMax;S03:设置圆圈数目CircleNums,并根据圆圈数目和最大距离求出圆圈划分步长Step;S04:根据步长划分圆圈区域;统计每个圆圈区域的的阴影校正增益;S05:计算待校正像素距离亮度中心的距离Dist,并根据该距离与阴影校正增益对待校正像素进行校正;S06:重复步骤S05直至完成整幅图像的镜头阴影校正。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镜头阴影校正方法,采用圆圈区域划分的方式进行镜头阴影校正,更符合图像亮度的衰减规律,并且整个校正过程计算量小,更利于硬件的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图像传感器中镜头阴影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使用CCD/CMOS图像传感器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时,由于镜头的光学特性,导致采集到的图像出现亮度和色彩不均匀的现象。其中亮度不均匀主要是因为入射光通过镜头时,光线在镜头边缘处的反射、折射作用较强,从而使透过镜头的光线强度从中心到边角以光晕的形式逐渐衰减,表现在图像上为中心亮、边缘暗的现象;色彩不均匀主要是因为入射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使入射光中不同波长的光落到感光器件上的不同位置,表现在图像上为色彩的偏差,并且越偏离图像中心,色彩偏差越严重。
镜头阴影效应的存在会在图像信号处理流程(ISP Pipeline)中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图像亮度和色彩出现局部偏差,导致图像质量下降;2)、图像白平衡调整不准确,不利于其他算法调试。因此消除镜头阴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过程叫做镜头阴影校正(LSC)。
为了解决上述镜头阴影效应,目前已有的算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网格划分的方式进行阴影校正,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因为图像亮度是以光晕的形式逐渐衰减的,所以当划分的网格正好包括两个亮度过渡区域时,会出现阴影校正不准确的情况。另一类是求当前像素点到亮度中心的距离,通过拟合阴影校正增益与距离的线性关系,达到阴影校正的目的,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图像实际的亮度变化并不一定与距离的变化能够成拟合成线性关系,且其中复杂的数学逻辑不利于硬件的实现,因此也会出现阴影校正不准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中镜头阴影校正方法,采用圆圈区域划分的方式进行镜头阴影校正,更符合图像亮度的衰减规律,并且整个校正过程计算量小,更利于硬件的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图像传感器中镜头阴影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图像传感器采集镜头阴影图像,获取镜头阴影图像的亮度中心;
S02:计算所述镜头阴影图像中亮度中心到图像四个角点之间的最大距离DistMax;
S03:设置圆圈数目CircleNums,并根据圆圈数目和最大距离求出圆圈划分步长Step;其中,CircleNums为大于0的整数;
S04:根据步长划分圆圈区域;统计每个圆圈区域的的阴影校正增益;
S05:计算待校正像素距离亮度中心的距离Dist,并根据该距离与阴影校正增益对待校正像素进行校正;
S06:重复步骤S05直至完成整幅图像的镜头阴影校正。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1中获取镜头阴影图像亮度中心的具体方法为:对所述镜头阴影图像的每一行求平均值,对所述镜头阴影图像的每一列求平均值,最大行平均值和最大列平均值对应的位置即为亮度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2中计算镜头阴影图像亮度中心到四个角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并找出最大欧式距离值DistMax。
进一步地,所述步长Step=DistMax/Ste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0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