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0972.0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英;杨嘉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鹏工汽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04;B60R19/34;B60R1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99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轿车 前防撞梁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其包括有防撞梁、固定于车架的固定梁和连接防撞梁和固定量的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包括有前吸能盒、后吸能盒、导向板、卸力板和弹簧,所述防撞梁和固定梁在中间位置转动连接,防撞梁的两端均固定有所述前吸能盒,固定梁的两端均固定有所述后吸能盒。后吸能盒朝向防撞梁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导向板,导向板朝向车厢且向车外侧倾斜,并且固定梁两侧的导向板镜像的设置。所述前吸能盒朝向所述固定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卸力板,防撞梁两端的卸力板分别与固定梁两侧的导向板平行滑动,卸力板一侧与前吸能盒靠近防撞梁中间的一侧转动连接,卸力板另一侧与前吸能盒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轿车的普及,人们对轿车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前防撞梁总成作为影响车辆碰撞安全的关键零部件,其位置的布置和结构的设计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轿车的低速碰撞事故中,前防撞梁总成能完全吸收撞击能量,保护重要的零部件不受损害,以降低财产损失;而在的高速碰撞中,前防撞梁总成可收和分散能量,最大的程度的减少对驾驶室的伤害。
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对向车辆之间的碰撞70%来自于车辆侧面偏置的碰撞,此类侧面碰撞事故十分容易伤及构成驾驶室框架的A柱,导致轿车的驾驶室遭物体受侵入,例如A柱变形向驾驶室内弯折,十分危险。然而,目前市场上在售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中大多着重于保证100%的正面碰撞中的吸能,相对的往往忽略了侧面偏置碰撞的严重性,大多仅设置一道吸能盒吸收撞击能量,在吸能盒溃缩至极限后若撞击能量过大则将向驾驶室冲击,容易导致驾驶室遭受物体侵入,无法保证驾驶室内部成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以克服现有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侧面碰撞吸能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包括有防撞梁、固定梁和吸能组件,所述固定梁固定连接于车架,所述吸能组件两端连接所述防撞梁和固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有前吸能盒、后吸能盒、导向板和卸力板,所述防撞梁和固定梁的中间转动连接,防撞梁的两端均固定有所述前吸能盒,固定梁的两端均固定有所述后吸能盒;所述后吸能盒朝向所述防撞梁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朝向车厢且向车外侧倾斜,并且固定梁两侧的导向板镜像的设置;所述前吸能盒朝向所述固定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卸力板,防撞梁两端的卸力板分别与固定梁两侧的导向板平行滑动,卸力板一侧与前吸能盒靠近防撞梁中间的一侧转动连接,卸力板另一侧与前吸能盒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撞梁的中间和所述固定梁的中间均固定有中吸能盒,且防撞梁中间的中吸能盒与固定梁中间的中吸能盒转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梁中间的中吸能盒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连接孔,且两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孔同轴心对应;所述防撞梁中间的中吸能盒竖直的固定有插销,所述插销同时穿过两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形成有凹腔,该凹腔底面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配置有第一螺栓,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后再穿过所述防撞梁或固定梁后螺旋连接螺母;安装座两侧设有同轴心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配置有第二螺栓,所述前吸能盒和后吸能盒一端均设有固定孔,且前吸能盒或后吸能盒嵌入凹腔后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和固定孔后螺旋连接螺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撞梁呈弧形结构,连接至所述防撞梁的安装座在朝向防撞梁的端面固定有支撑柱,该支撑柱末端抵住于防撞梁的弧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卸力板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连接孔,且两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孔同轴心对应;所述前吸能盒朝向所述固定梁的端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防撞梁中间的一侧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同时穿过两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鹏工汽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鹏工汽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0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