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猪养殖厂粪污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1875.3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3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麒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1 | 分类号: | C02F11/121;C02F11/125;C05F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张和平 |
地址: | 23832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猪 养殖 厂粪污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猪养殖厂粪污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置有若干呈上下排列且规格一致的腔体,每相邻的两个所述腔体之间首尾相接,所述机体的内部在若干所述腔体的侧部位置设有垂直分布的导液腔,在每个所述腔体内,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并在转轴的轴身上固定有螺旋片,所述螺旋片之间的螺距从转轴的首端到尾端逐渐降低,所述转轴采用直径从首端到尾端依次增加的阶梯轴,使得粪污从所述进料口进入腔体后,通过所述螺旋片的驱动从腔体的首端向尾端移动并挤压。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猪粪进行压缩分离处理,使得粪液与干粪可分别用于不同场合进行利用,提高了粪污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粪污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猪粪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生猪养殖厂粪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猪业得到较大的进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养猪大国。据国家统计局报道,目前我国每年的生猪饲养总量(出栏量和存栏量)已经超过了10亿头。养猪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在满足人民对猪肉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大型猪场逐渐增多,猪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猪粪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微生物含量超标,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出环境的承受力;同时,粪便对空气的污染也很明显,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增多;而且,猪粪造成土壤酸化、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各地方政府年度环境生态计划明确提出减少畜禽粪污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指出把控制粪污排放作为重点来抓。如何有效处理猪粪的污染,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猪粪,变废为宝,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猪养殖厂粪污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对猪粪进行压缩分离处理,使得粪液与干粪可分别用于不同场合进行利用,提高了粪污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粪污对环境的影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猪养殖厂粪污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置有若干呈上下排列且规格一致的腔体,每相邻的两个所述腔体之间首尾相接,使若干所述腔体之间依次呈首尾连通的状态,位于顶部的所述腔体的头部设有进料口,位于底部的所述腔体的尾部设有干料出料口,所述机体的内部在若干所述腔体的侧部位置设有垂直分布的导液腔,所述导液腔的主体部分分别通过若干支腔与腔体的底部相通,使得每个所述腔体中的废液通过支腔汇聚到导液腔内,所述导液腔的外端部与机体的外部相通,使得所述导液腔的主体结构呈盲孔结构;
在每个所述腔体内,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并在转轴的轴身上固定有螺旋片,所述螺旋片之间的螺距从转轴的首端到尾端逐渐降低,所述转轴采用直径从首端到尾端依次增加的阶梯轴;
所述转轴与所述腔体同轴,并且所述螺旋片的边缘与所述腔体的内壁恰好接触;
所述机体外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轴旋转,使得粪污从所述进料口进入腔体后,通过所述螺旋片的驱动从腔体的首端向尾端移动并挤压。
可选的,所述腔体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腔体上下分布;
其中,两个所述腔体分别是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上方,第一腔体的尾端与第二腔体的首端之间通过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机体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下方分别设有粪液收集腔,两个所述粪液收集腔分别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并且两个所述粪液收集腔分别通过所述支腔连通所述导液腔。
可选的,所述支腔倾斜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底部分别设有若干漏孔,使得所述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分别通过漏孔连通所述粪液收集腔,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底部还分别设有滤网,使得所述滤网覆盖所述漏孔。
可选的,所述粪液收集腔的侧壁呈倾斜状,使得所述粪液收集腔呈漏斗状,所述支腔连接所述粪液收集腔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麒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麒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1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