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2153.X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3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G06F3/0484;A63F13/2145;A63F13/42;A63F13/577;A63F13/8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婷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 道具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目标游戏应用当前运行的一局游戏中,控制第一虚拟操作对象使用虚拟攻击道具执行攻击操作;在一局游戏中第一虚拟操作对象配置有目标技能芯片的情况下,将虚拟攻击道具的攻击范围从第一攻击范围增大到第二攻击范围;在虚拟攻击道具执行攻击操作的过程中接触到第一虚拟障碍物、且在第二攻击范围内存在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情况下,对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生命值进行减少,其中,第二攻击范围包括第一虚拟障碍物所在的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灵活控制虚拟道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射击游戏中,存在类型丰富的武器,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玩法路径,如擅长使用大范围杀伤性武器的玩家。但玩家使用此类武器操作时,存在操作复杂而且容易受到场景限制的问题,导致这部分玩家的游戏乐趣受到压缩。
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灵活控制虚拟道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灵活控制虚拟道具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目标游戏应用当前运行的一局游戏中,控制第一虚拟操作对象使用虚拟攻击道具执行攻击操作;在一局游戏中第一虚拟操作对象配置有目标技能芯片的情况下,将虚拟攻击道具的攻击范围从第一攻击范围增大到第二攻击范围;在虚拟攻击道具执行攻击操作的过程中接触到第一虚拟障碍物、且在第二攻击范围内存在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情况下,对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生命值进行减少,其中,第二攻击范围包括第一虚拟障碍物所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虚拟道具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在目标游戏应用当前运行的一局游戏中,控制第一虚拟操作对象使用虚拟攻击道具执行攻击操作;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一局游戏中第一虚拟操作对象配置有目标技能芯片的情况下,将虚拟攻击道具的攻击范围从第一攻击范围增大到第二攻击范围;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虚拟攻击道具执行攻击操作的过程中接触到第一虚拟障碍物、且在第二攻击范围内存在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情况下,对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生命值进行减少,其中,第二攻击范围包括第一虚拟障碍物所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目标游戏应用当前运行的一局游戏中,首先控制第一虚拟操作对象使用虚拟攻击道具执行攻击操作,如果在该一局游戏中,为第一虚拟操作对象配置了目标技能芯片的情况下,可以将该虚拟攻击道具的攻击范围从第一攻击范围增大到第二攻击范围,然后,如果虚拟攻击道具在执行攻击操作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第一虚拟障碍物,并且在第二攻击范围内存在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虚拟操作对象的生命值进行减少,其中,第二攻击范围包括第一虚拟障碍物所在的位置。通过上述方式,扩大了虚拟攻击道具的攻击范围,能够更加灵活的控制虚拟道具,提高了虚拟攻击道具的攻击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虚拟道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21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