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癌痛治疗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2210.4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史琛;张玉;刘金梅;王聪;罗娟;解吉奕;陈旭;汪汉香;李石军;周彬;胡建莉;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16H20/13;G16H50/20;G16H8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蒋明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癌痛治疗管理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模块、患者入组信息模块、疼痛评估模块、治疗监护模块、出院教育与随访模块和治疗管理日志模块;所述系统根据患者信息智能标记癌痛患者,实现快速入组;医护人员每日对患者进行线上评估,生成疼痛曲线;系统根据疼痛曲线生成疼痛医嘱建议,经药师审核后线上提交给医生,医生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得到止痛方案。患者出院后,系统定期推送随访表给出院患者,根据填写的随访表给予用药指导。本发明所述的系统能同时实现疼痛患者自动筛选和标记、在线疼痛评估、智能推送疼痛医嘱、在线沟通、定期自动推送院外随访表、既往治疗档案存储、调阅等功能,可为医务工作者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癌症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癌痛治疗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别名癌痛。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而又令人痛苦的症状。2018年中国的新发癌症病例占全球新发癌症患者比例的20%,这使得疼痛管理在中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具有重大公共卫生学意义的问题。调查显示,初诊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则升至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患者。
研究表明,88%的癌痛患者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但实际上,在中国仍有41.3%~52.9%的癌症患者没有接受充足的镇痛治疗或对治疗不满意,30%的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疼痛控制不佳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困扰、减少患者的社会活动,充分的疼痛评估和管理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果至关重要。
医院在癌痛管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评估和剂量滴定,一次疼痛评估可能需花费0.5~20分钟,且由于医生、药师、护士在癌痛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频繁的沟通交流,这些均导致癌痛管理的工作繁杂、耗时;同时院外镇痛治疗是癌痛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院外患者镇痛治疗效果,经常跟进院外患者的疼痛管理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癌症患者院外随访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治疗方面,专门针对疼痛管理的随访非常缺乏,而固定频率或每周一次的随访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增强用药依从性、减少阿片药物不良反应。
实际工作中,癌症患者的癌痛院外随访需要医生、药师、护士等多个角色联动,步骤复杂,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时间难以协调,造成癌痛跟踪随访、调整存在时间长、效率低的缺陷,对患者抗肿瘤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损害。
现有的医嘱管理系统主要集中在如何快速有效的传递医嘱、方便医护人员沟通等方面,在提高癌痛管理效率方面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中国专利CN103511062A公开了一种癌痛自我评估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帮助癌痛患者自我评估并确认疼痛级别,根据患者自行评估和确认的结果对癌痛患者发送相应的疼痛护理信息和治疗措施信息。但是这一系统一方面依赖于患者自行评估,缺乏医学专业的指导,置信度不高。另一方面也没有解决在癌痛治疗期间统筹医生、药师、护士、患者等多方面的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癌痛治疗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癌痛治疗管理系统,能够同时实现疼痛患者自动筛选和标记、在线疼痛评估、智能推送疼痛医嘱、在线沟通、定期自动推送院外随访表、既往治疗档案存储、调阅等功能,可以为医务工作者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癌痛治疗管理系统,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模块、患者入组信息模块、疼痛评估模块、治疗监护模块、出院教育与随访模块和治疗管理日志模块;
所述患者基本信息模块包括患者病历、医嘱、检验、检查信息;
所述患者入组信息模块包括基础信息、入组信息、评估评分信息;
所述疼痛评估模块包括疼痛评估、抑郁自评量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和依从性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2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腔镜用圆形端端吻合器
- 下一篇:一种服务器节点的安全检测系统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