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指令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2526.3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镇;刘思叶;周志衡;李智;沈中南;徐鹏;振天;董敏亚;余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38 | 分类号: | G06F9/38;G06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婧玥;周良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指令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指令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客户端。该方法包括:首先,响应于用户发出的在第一服务中创建会话的指令,创建第一会话;接着,响应于开始采集用户输入的语音信号,生成待分配的语音指令编号;然后,从服务端获取利用所述语音信号解析出的语音操作指令,并将所述语音指令编号分配给所述语音操作指令;再接着,获取第一指令编号,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中最新执行的第一操作指令;再然后,判断所述语音指令编号相对于所述第一指令编号,是否为在先生成编号;最后,在判断出是在先生成编号的情况下,舍弃所述语音操作指令。如此,可以实现对用户指令的冲突管理。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对用户指令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企业、结构推出支持语音交互的产品,如语音点餐系统等。这类产品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交互的交互方式,如完成点餐和支付等。此外,其中部分产品还支持在与用户进行语音交互的同时,与用户进行其他模式的交互,如触屏模式等。对于这部分产品,因同时支持多种交互模式,使得其接收用户指令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无疑给指令的处理带来了挑战。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方案,针对支持多种交互模式的场景,可以对接收到的用户指令进行更加准确、有效地处理,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指令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对接收的用户指令进行冲突管理,可以使得对用户指令的执行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意图,或者说,使得贴近用户真实意图的置信度更高,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指令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发出的在第一服务中创建会话的指令,创建第一会话;响应于开始采集用户输入的语音信号,生成待分配的语音指令编号;从服务端获取利用所述语音信号解析出的语音操作指令,并将所述语音指令编号分配给所述语音操作指令;获取第一指令编号,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中最新执行的第一操作指令;判断所述语音指令编号相对于所述第一指令编号,是否为在先生成编号;在判断出是在先生成编号的情况下,舍弃所述语音操作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指令编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生成分配给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所述第一指令编号,所述第一操作指令通过除语音交互以外的其他交互模式而输入;将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指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其他交互模式为触屏交互模式,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为触屏操作指令;或者,所述其他交互模式为物理按键交互模式,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为物理按键指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响应于开始采集用户输入的语音信号,生成待分配的语音指令编号,包括:获取第二指令编号,对应于在开始采集所述语音信号之前,所述第一会话中最新生成的指令编号;生成大于所述第二指令编号的所述语音指令编号;其中,响应于接收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生成分配给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所述第一指令编号,包括:获取第三指令编号,对应于在接收所述第一操作指令之前,所述第一会话中最新生成的指令编号;生成大于所述第三指令编号的所述第一指令编号;其中,判断所述语音指令编号相对于所述第一指令编号,是否为在先生成编号,包括:判断所述语音指令编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指令编号;其中,在判断出是在先生成编号的情况下,舍弃所述语音操作指令,包括:在判断出所述语音指令编号小于所述第一指令编号情况下,舍弃所述语音操作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断出不是在先生成编号的情况下,舍弃所述语音操作指令,包括:判断所述语音操作指令和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内容是否相同;在判断出相同的情况下,舍弃所述语音操作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判断出不是在先生成编号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服务端执行所述语音操作指令;从所述服务端接收针对所述语音操作指令的执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2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